超真空极低温强辐射,530天仍活着,不死小强超乎你想象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儿?
这是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一直困扰着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宇宙中绝无仅有特殊造物的我们。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火星可能成为我们即将征服的第一颗地外行星,在我们的脚步还没有踏上这颗红色星球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得不面对另外三个攸关生存的基本问题了:我吃什么?我吃什么?我吃什么?
在EMdrive相对性驱动器原理仍扑朔迷离,无工质太空发动机还没有成功研发的情况下,火星之旅单边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化学推进剂不可能让我们搭载更多的食物,生存成为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科学家们曾经试验在空间站里种植植物,研究它们可能受到的伤害,为将来的长途太空之旅做好准备。
不过,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科学家们曾经将来自地球极端环境的生物,长时间暴露在空间站外的生命禁区里,以了解生命在太空恶劣的环境下能否生存,能够生存多久。
这就是国际空间站的生物学和火星实验(BIOMEX),研究人员将细菌、真菌、地衣、藻类和苔藓等藻类和细菌的标本放置在空间站外,接受真空、低温及连续的紫外线辐射等极端环境的考验,时间长达520天。
在它们返回地球后,研究人员对其DNA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它们并未受到多大的伤害,除了一个藻类样品外,其它样品都在返回地球后正常生长,就像从未经历过太空的九死一生一样,真是杀不死的“小强”啊。
这些幸存者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在地球刚形成不久就已经诞生,它们可能是自然诞生于恰当的化学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是由陨石或彗星运载到地球。
可以肯定的是,地球在形成后近二十亿年的时间内都没有氧气,全靠细菌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蛋白质和氧气,才把地球改造成今天这样适合我们生存的舒适环境。
生命创造环境,而不是环境成就生命!
国际空间站的BIOMEX实验再次证实了,嗜极生物可以度过我们难以理解的恶劣环境,未来征服太空的旅途中,我们不但可以保证自己活着,而且可以向宇宙空间传播生命的种子。
而最让人意外的是,生命可以适应如此严苛的环境,我们或许并不是宇宙中的唯一,生命的宜居带在宇宙中可能比比皆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泛得多。
参考资料:https://www.fraunhofer.de/en/press/research-news/2017/february/algae-survive-heat--cold-and-cosmic-radiatio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