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阴常不足”和“阳常不足”

(0)

相关推荐

  • 奇恒诊要与十二经终

    我们在"揆度奇恒"一文讨论了<论要>,现在讨论<诊要>,即<素问·诊要经终论>. 诊要者,诊度奇恒之要:经终者,六经之气已终.张志聪曰:盖奇恒之 ...

  • 有意思:周易八卦与伤寒论(四)

    坎,厥阴之卦,主肝,补法为本. 终于到了伤寒论的最后一经了. 厥阴主肝,这也是众多医家的共识. 厥阴排在六经最后一经,说明仲景认识到这是人体正邪交战的最后一道防线了.肝是人体内最强的器官,现代医学也证 ...

  • 腹为阴,背为阳按摩5穴,让你的腹柔软、背常暖

    足:排毒养颜.滋阴助阳 我们的脚上分布有足三阳和足三阴经.其中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是专管消化功能的,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则是管消化分类吸收的,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是专管排毒的. 这些经络都在足 ...

  •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

    --刘力红老师给传统班的一次课 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谈一些中医的基本思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尤其你们是传统班的同学,对中医的领悟应该与其他班有不同之处,也就是说在今后的造诣上应该有所区别才是.那么, ...

  • 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 ...

  • 腹为阴,背为阳!背需常暖,腹应软……

    中医有个很知名的理论,叫做"天人相应",即人体和大自然是不可分割且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就是说大自然会根据人类的活动而变化,而人体也会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 天气开始不断变化,人体 ...

  •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之浅见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是元代朱丹溪所提倡的一种论说,他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因日明于月,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人身同样也是阳有余而阴不足,维 ...

  • 读书笔记之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千年之误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脉按色,先别阴阳].张景岳说:凡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明此者,万病皆指掌矣.故学中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辨别阴阳.八纲辨证,阴阳.表里. ...

  • 腹为阴,背为阳!按摩5穴,让你的腹柔软、背常暖!

    我们应该怎样调节阴阳平衡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小妙招. 1 足:排毒养颜.滋阴助阳 我们的脚上分布有足三阳和足三阴经.其中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是专管消化功能的,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则是管消化分类 ...

  • 阳化气,阴成形!值得好好去思考去领悟!阳常不足而阴常有余!

    近期敏感,不知什么就会踩雷,你懂的,本号有些内容没发出来,有的内容小*号新*号才能发出来. 推荐大家关注两个我做的备用号: 四海方略 百年破局 以下是正文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观点:& ...

  • 腹为阴,背为阳!按摩五穴,让你的腹柔软、背常暖!

      入夏后,天气开始不断变化,人体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体内的阴阳也随之而变化.由于人体的变化赶不上自然的变化快,所以此时人体容易出现阴阳失调,容易生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调节阴阳平衡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