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还有三...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桃花汤
桃花汤是少阴方,石脂粳米同干姜: 便血暗红利不禁,温中固脱并涩肠. 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功效:温涩固脱. 主治:肾阳虚滑脱证.下利不止,便脓血,色赤.暗,白多红少,腹痛绵绵,小便不利,舌淡,苔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除湿风,生姜大枣甘草同: 身痛转难脉虚涩,祛邪莫忘和中宫. 组成:桂枝.附子.生姜.大枣.甘覃.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阳虚肌痹证.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舌质淡,苔 ...
-
经方:桃花汤(下利便脓血)
桃花汤 [原文]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七,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
-
这个方子《伤寒论》中出现过三次,用准了就能见效
个人简介:张郎中,90后中医,中医学硕士,社区医院坐诊,半日临证半读书,崇尚中医经典,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致力于传播中医思维,让中医思维照亮每个人的生活. 这是个朴实无华的纯经 ...
-
《伤寒论》中的猪肤汤,祛咽痛,滋阴虚,养容颜,一汤三吃
今儿给大家介绍一款<伤寒论>中的名方,药食同源的"猪肤汤",好吃还祛病,这款汤最擅长的就是祛咽痛,滋阴清虚热,还美容. 上原汤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 ...
-
六经辨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三阴三...
六经辨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简称. 在六经辨证中,三阴三阳是病证或说是病理的概念,它包括了病位.病性和病势的含义. 太阳病,病变部位就原文来看,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腑.体表 ...
-
《伤寒论》中的智慧(十六)“三承气汤”治阳明腑实证
<伤寒论>中的智慧(十六) "三承气汤"治阳明腑实证 所谓"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在讲<伤寒论>承气汤前,我们 ...
-
《伤寒论》中的智慧(三十)误治的教训
<伤寒论>中的智慧(三十) 误治的教训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173人已访问 张仲景的<伤寒论>不仅传授给了我们古代先贤高超的诊疗技术,还告诉我们许多在临证时容易犯的错 ...
-
〈伤寒论》中的智慧(三十一)煎药忌口有讲究
〈伤寒论>中的智慧(三十一) 煎药忌口有讲究 <伤寒论>中,关于煎药和忌口的问题也有诸多讲究,兹介绍如下: 关于煎药 煎药方法 煎药器具:砂锅最好,搪瓷类次之,忌用铜.铁.铝等金属类 ...
-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三黄汤:治中风手足紧绷难以屈伸】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三黄汤 用量:麻黄8克,黄芪3克,黄芩5克,独活6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温服. 以麻黄,黄芪,黄芩之三黄,加独活.细辛 治中风,表现为手足紧绷难以屈伸,一身关节 ...
-
【肖相如:《伤寒论 金匮要略》中11条五苓散原文的精彩解析】
五苓散--中医补液疗法 作者:肖相如 壹 壹 原文讲解 [原文一]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
-
行书中的三种连带形式和《怀仁集王圣教序》连带点画九种
一.行书中的三种连带形式浅介: 1.牵丝 "牵丝"是在一笔的结束处与另一笔的开头间本无笔画,而书写时顺势连上了的细线.在行书中,经常用牵丝来联结分散的笔画,使不太联贯的笔画联贯起来,使字的结 ...
-
《伤寒论》中未提及的厥阴中风主方
图*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 六经皆有中风,非独太阳,然仲景三阴三阳体系中仅设有桂枝汤疗太阳中风,厥阴中风并无症状及主治方剂,仅以脉象论预后: 李赛美教授试从厥阴中风的概念及病机,结合各家注解,探究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