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这些谋士,明明能力这么突出,为何不自立门户?

相信很多小伙伴对于谋士都非常熟悉,这个职业一般都出现在我国古代群雄纷起的时代。尤其是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谋士。这些人在各个人主之间游走,如同一匹千里马等待着自己的伯乐。一旦发现谁能够赏识自己,他们就会倾注自己的全部心思,只为帮助这个人成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谋士似乎已经是一个非常火热的岗位,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想在这一行混口饭吃。像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诸葛亮,还有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等等,这些人都是非常著名的谋士。

这些人主得到了这些谋士的帮助之后,就像突然间开了挂一样,打起仗来得心应手。似乎正是因为这些谋士的帮助,这些人主才最终获得了成功一样。那么既然这些谋士这么厉害,为何从来不自己单干呢?为何一定要跟着别人打工?其实他们选择打工而不单干,才正是他们的聪明之处。这些谋士就好像是职场上的精英人士一样,这些人主就好像是那些翻手覆云的boss,在自己创业另起炉灶和给人打工做一个公司的销售冠军这道选择题上,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

有的人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非常突出了,与其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创办一个公司;而有的人则会觉得,给人打工什么都不用担心。如果创业自己做老板了,每天睁开眼想到的就是房租水电,闭上眼想到的就是一团队的人怎么管理。无论是招兵买马,还是日常琐碎小事,都需要老板一一过问。对比之下,还是给别人打工来得清闲得多。只需要每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必要每天为这些烦心事担心。而且最主要的一点,当老板成功的话当然好,如果没有成功那可能背负的东西就太多了,而打工者不需要担这个风险。

谋士不自己成为一股势力,而是选择给人主服务,就是出于后者的这种心理。因为作为谋士,如果他打工的这个人主成功了,一定不会亏待自己。但是如果人主失败了,他还能够全身而退,根本没有任何的损失。所以很多谋士还是会选择给人打工,而不自己亲自趟这趟浑水。不过,除了这种心理上的考虑之外,谋士不能自己单干更多的因素则是一些比较尴尬的问题,——他们自身的综合条件根本不允许他们单干。毕竟出谋划策他们在行,可是真的挑起大旗就不行了。

别看大多数的谋士在献言献策的时候往往集聪明和胆魄于一身,可是如果真的把问题甩给他们去决定的时候,往往都会拧巴很久也下不了决定。这些谋士大多都有选择恐惧症,献言献策的时候往往给出的就是一个解决方案,可是最终用不用这个方案,敢不敢承担这个方案带来的风险,都是这些人主拍板决定的,谋士从来不左右他们。其实这种心理类似于我们现代人的选择恐惧,如果是自己的朋友犹豫不决,我们会客观分析眼前这几样的综合情况对比,这个时候往往显得干净利落,可如果你的朋友把选择权甩给了你,往往比你比对方还拧巴。

还有,谋士在出谋划策方面往往业务水平比较突出。可是在别的方面,那就是惨不忍睹了。很多的领导者都是一个综合评分比较高的人,尤其是在团队管理方面的能力都会非常突出。只有这样的人才适合做领导,不然根本管理不好团队,哪里来的事业的春天?大多数的谋士偏科都比较严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实战评分几乎为零。假如这些谋士真的有谁有勇气自己挑旗子单干了,那么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虽然这样的事情很扎心,可却是事实。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争权夺利是一件赌上性命的事情。很多谋士对于权利的渴望度其实没这么大,他们想要的不过是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总体来说,谋士缺乏自立门户的勇气,又想着总给自己留个退路,加上能力上面欠缺的部分实在是太多,也就造成了谋士往往喜欢给人打工,做一个单位里的精英人士。小伙伴们,你们觉得谋士往往喜欢给人打工,而不喜欢自立门户的原因还有哪些呢?都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跟大家一起讨论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