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服务碳中和目标的海洋负排放技术路径与战略思考、哲学与科学丨【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3期发...
相关推荐
-
柯家三院士:柯俊、柯伟、李依依
一个家族能出三个院士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梁启超的后代就有这种情况,他的九个子女都很优秀,其中就有三个是院士,梁思成(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永(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小编还知道一个 ...
-
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开拓者——郭景坤
简介 郭景坤,无机化学家与材料科学家.1933年11月生,广东新会人,研究员.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0年被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WAC)院士 ...
-
以无限热情探索超硬材料极限——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永君
1963年3月出生: 1987年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燕山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 ...
-
刘若庄院士逝世
本报北京10月9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若庄同志,因病于2020年10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刘若庄,1925年5月25日出生于北京.1947年 ...
-
【赵忠贤】热的时候要坚持,冷的时候更要坚持
超导体,又称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人类最初发现超导体是在1911年.同年,来自荷兰的科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等人发现,贡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消失,呈超导状态.从核磁共振成像仪到 ...
-
“三泵集成”打造海洋二氧化碳 负排放生态工程丨服务碳中和目标
本文即将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3期专题:服务碳中和目标的海洋负排放技术路径与战略思考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 ...
-
中国滨海湿地的蓝色碳汇功能及碳中和对策丨服务碳中和目标
本文即将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3期专题"服务碳中和目标的海洋负排放技术路径与战略思考" 王法明1,2,3 唐剑武3 叶思源4 刘纪化5* 1 ...
-
专题: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丨【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9期发布
2021年第9期 专题: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能源转型 编者按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加剧在全球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巴黎协定>签署之后各国纷纷制定碳 ...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办 “碳中和目标下企业发展与合作路径”研讨会
2021年1月28日下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举办"碳中和目标下企业发展与合作路径"研讨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 ...
-
碳中和目标下制氢关键技术进展及发展前景综述
作者:李建林 李光辉 马速良 王含 来源:<热力发电> 发布时间:2021-02-18 浏览:3212次本文围绕制氢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氢能发展的背景,整理并解读了当前我国与 ...
-
【刘世锦】我们应该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
刘世锦:我们应该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和降低增长速度 财经纵横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后,对国内外产生的影响很大,这既是中国 ...
-
中国大唐成立绿色低碳发展公司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6月22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组建的中国大唐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中国大唐加快推动 "二次创业"和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建设,服务&quo ...
-
“海洋负排放 支撑碳中和” 国际大科学计划研讨会
12月17日,"海洋负排放 支撑碳中和"国际大科学计划研讨会在威海召开,这是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首次会议,以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 支撑国家"碳 ...
-
【观点】国外41位学者澄清“碳中和”的10个认识误区,特别是不能以“负排放”技术代替减排!<
来自瑞典.英国.奥地利.丹麦.德国.挪威.瑞士等国家的41位大学教授和学者(名单附后)联合发表文章,澄清关于净零排放目标和碳中和的10个误区. 气候危机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无处不在.由于全球变暖,我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