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旧事 || 李耕昌​

乡间旧事

 李耕昌

 一、建校舍

有这么一个小村庄,也在平原地区,由于它距离城市较远,农民大多以土地为生,经济各方面十分落后,单单从医疗卫生和教育这一块儿看,大家就知道那些年月,那些旧时光,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饱尝艰辛,饱受煎熬。

这一年的秋冬时节,一场夜来的狂风大雨,把村上小学的多间校舍都给干倒了。村民们晨起发现后,站在最靠近居民和旁边不远的小庙的那座墙上写有,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虽墙体整个倒覆,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的标语的房子前面,唏嘘不已,幸亏是晚上,幸亏没伤到娃娃们,这下子孩子们可怎么办呀!……再看不远处的小庙,虽然说是清晨雨后,时间尚早,小庙的殿堂里香火就已经被供奉着了,香烟缭绕的。

这时候,人群中挤出了五十多岁的小学校长和比他更加年长些村支书,二人推推搡搡的并且在争议着什么好像似,最后校长站在了那座标语房子,此时此刻已然成了废墟的砖堆上,只见他两鬓已经开始飞雪,但是衣着干净整齐朴素大方,一米七几的身材,白净的国字脸上,胡须刮得挺干净。只见他十分伤感也十分激动地说,要说我们村穷我不相信,因为方圆xX里我们的庙最好,香火盛。要说不穷我也不相信,看看我们的校舍,看看我们是怎样给自己做投资的?人们说治穷先治愚,治愚办教育。可是我们的村民宁可花钱烧香拜佛,宁可拿钱喝酒打牌,也不愿把钱给孩子去买书交费。我们的孩子跟着季节冬天冷夏天热,我们校舍窟窿眼翘的……稍有哽咽和停顿,我早就想问一问那些到处烧香拜佛的人,你的愿望都得到了吗?我不反对宗教信仰,但是我觉得做事要分个轻重缓急吧最起码!我觉得有些人那些钱财物,真的不如你给后代用身上,让他们去学文化,去学技术,去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去拨穷根,越快越好!重建校舍的资金我去上面跑一跑,也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此后村支书又作了简短发言,并安排开始清理学校废墟。

学生先放了一阵子假,后来在村委会开班上课,只到新校舍落成搬迁。

未曾想到的是,这次校舍建造速度出奇的快,并且大家主动捐款捐物,义务帮工,感人的事儿有很多。此后那所学校教育工作整体上了一个台阶。从那以后,这所村上学校的一切配套真的不比城市里的逊色。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看病难

现在村卫生室待遇比较以前可就大不相同了,每村都有好几名医生轮换值班,还定期有乡里或者别处医院医生坐诊问诊,日常用药也相对全面价格也可以接受。他们待遇和村民就医条件都比从前改善了很多。听说平时学习交流各种机会也很多,学习提高都会很快的。加之各种设备机械的助力,为村民服务就更方便快捷了。

从前村上看病,是靠村上的赤脚医生的。村上就那么几间卫生室,中西医针灸全科包揽,其实也就能看个小病。看个头疼脑热的应应急罢了。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小病在家挨,受不了才往医院抬,(大多时间耽误的最佳治疗期)不行了再抬回来!这时当时就医状态。

村上的赤脚医生,泡制中药什么的都懂一些,(经常能看到卫生室外不大的场地上挤挤挨挨晒着各种中药材)受过一定的培训,加之日常自己也研习着,但是他们既要干农活儿又要询医问诊,待遇又低,确实很辛苦,如果没有一颗悬壶济世之心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农闲时他们也会整天待在卫生室。最怕阴天下雨或者夜里出去治病救人。每个村总有那么一拨人,老的小的不同年龄层,患着不同的病痛,当然这些人是有变化的,年龄小的随着时间推移会完全康复,年纪大的也有逐渐康复的,也有久病,药石无医而驾鹤西去的。

由于那些年月没有电话什么的可以方便联系,如果家中有病人了,就得腿着去请医生,要么腿着去到卫生室外等家人去找来医生看。那些自己去叫医生的人甚至连个手电筒都没有,他们着急马慌地到了医生家,村医家有院墙有两道门,叫门有时一时叫不开,不知是哪一个聪明人想出的办法,直接绕到他家房子后面,用砖头去砸墙,天长日久那种用麦草和泥堆垛成的结实的厚厚的泥墙上,竟然被砸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凹陷去。村医常无可奈何地望着墙壁对人说,我真怕那一天,我家房子会被砸塌,墙壁会被砸进去一个窟窿!

就是这样的条件,有时村上人也会跑到别的村庄上去看病,那些医生都是有一技之长的,治某种病特别有手段者。因救医没有交通工具,家属带着病人也是倍受煎熬。母亲就有为给我治病,大夏天步行抱我去外村,路途中暑被人救助的不幸经历。每每想到这些心中都是满满的……

现如今可以就近就医,也可以打车进城到大医院去。什么条件都好,想想过去,真难为老前辈了。庆幸的是,人们终于挨过了雨夜迎来晴天。

作者简历:河南新乡华和堂李耕昌,笔名缤纷,《华州文艺》专栏作家。企业员工,业余为文。愿与同道中人文心雕龙,繁荣文艺百花园。

作家平台(微信公众号:zjptzjpt  )欢迎大家来稿,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体裁内容不限,来稿请在文后附“作者简介+照片+微信”。

(0)

相关推荐

  • 【CC讲坛】刘凤梅:让村医成为真正的医生

    2020年,脱贫攻坚的任务基本实现,其中"三保障"之一的基本医疗的实现,村医是最大的贡献者,呼唤全社会一起关注乡村医生的成长,提高他们的医疗服务能力,改善他们的职业环境,让他们能在 ...

  • 聪明的孩子 || 李耕昌

    聪明的孩子 李耕昌 村儿上有这么一个聪明的小男孩,就是大家说的那种邻居家的孩子.这小男孩从小就聪明伶俐,与众不同,小孩子虽然早已长大成人,早已经离开家乡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去成就精彩的人生去了,但是他做过 ...

  • 无心之过 ||李耕昌

     无心之过 李耕昌      某小区物业大厅值班用的无绳电话坏了,恰好是个星期天,业务还挺多,这不能打不能接的电话,可把个新入职到岗者给难为坏了.这新人赶忙用自己手机请示物业经理.    经理简单问了 ...

  • 早年乡村事儿 || 李耕昌

     早年乡村事儿   李耕昌 有人的地方就有智有愚,也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儿.后来人我只是道听途说,尽管有的当事人早已经去逝多年,但是他们的那些事儿却还在流传.我来接茬往下传,先不说那些事儿本身是否有教育 ...

  • 急时清理 || 李耕昌

    急时清理 李耕昌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最熬人的时间,其实也是你人生最有烟火气,最有价值,也可以说是每个平凡人生的高光时刻.     你给或者兄弟姐妹给父母亲买的食品或者是药品,要督促他们服 ...

  • 春雨向晚 || 李耕昌

    春雨向晚 李耕昌 这个时节向晚的雨注定会越下越大.也许是觉得花前月下的盛景尚未酿成,只好遣来嘀嘀咕咕.嘀嘀嗒嗒,甚至是淅沥沥.稀里哗啦的雨声来给人禁足,来陪伴人们,来当做缠绵的小夜曲.这乍暖还寒的天气 ...

  • 隔壁人语 || 李耕昌

     隔壁人语  李耕昌 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进入心仪已久的大学后为什么反而消沉了呢?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我认为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耐心说服灌输相对平庸化的理论的存在,虽然曾经的你是某个地方 ...

  • 逝者 || 李耕昌

    逝者  李耕昌 国道修好了咱们去看一看?下夜班该休息了,全组走一遭!张组长一句话俨然是命令一道.好的!下面职工随声附和着.下班出厂,挨厂住的几名占地工开出家中时风三轮车,有的车上还放着煤球炉,对抗着东 ...

  • 解决问题 || 作者:李耕昌

    解决问题 作者:李耕昌 一个小区保安在一个工作日接岗后,在不知道业主诉求的情况下,被业主电话劈头盖脸地问询.问责了一通儿,保安在听电话时听出了业主抱怨的原因,很认真地给业主指出了解决他当下困局的办法. ...

  • 等待 || 李耕昌

     无题 李耕昌 太阳依然暴虐 荷塘只能邀约月亮 蜻蜓歇了翅膀 只有那青蛙对着星河开唱 荷塘边的柳树上 知了偶尔合唱 只是不见猴子捞月亮 空调房间有没人有冷静思考 该不是啤酒已经把夜和思想的饥渴都灌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