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老院落新房客的记忆

随着近些年老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改造,老院落又将焕发出新的活力,而这背后,同样延续着老青岛人根深蒂固的院落情结。虽然曾经简单而又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但好在的是,有人帮我们找了回来。他,就是著名纪实摄影家吴正中老师。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吴正中就一直钟情于老青岛人的市井文化,这一拍就是将近40年。在他的镜头里更多的也是体现着这座城市最普通的生活状态,那些饱经沧桑的老街、老院,那些人与人之间的市井温情,也是激发他不断拍摄的动力。而每次走进吴正中镜头中的那些老院落,都会激起一种源自我们内心的最温暖的情感。

从胶州路116号积厚里过道望去,老院落一角。2006年
新房客晾晒的鱼。这里的老屋,如今几乎都租赁给了来青务工或干杂活的外地人。2011年 
“从2007年开始,俺这个院的老住户陆续搬走了,现在只剩下了5家。这个老院现在有70多户人家,大都是外地来青岛打工的。”胶州路116 号积厚里的孙秀兰老人说。孙秀兰今年80岁,在这个老院落里住了近 70 年,是老院落里的第一代老房客,也是这个老院落历史的见证者。
孙秀兰14岁那年落脚青岛,一直住在积厚里。她曾当过建筑工,与男爷们一起扛水泥、运砖头、爬脚手架。为省房钱,她和丈夫、两个伯伯、小叔子、婆婆6个人住在一起,住房只有10平方米左右。解放后,原来的房东将房子交公,这段时间他们不再交房租了。后来,她和老伴还有4个孩子一起仍住在这间小屋里。前几年,孩子们在外面买了新房,搬走了。
积厚里的居民90%以上为外地人,也就是新房客。自上世纪末,青岛逐渐呈现出解放后的大规模的移民潮。2009年 
最近这些年,随着城建规模的加快,老院落里有能力买得起房的住户,纷纷在外面购房,搬出了老院,而将原有的房子租赁给新房客。新房客们像第一代老房客一样,多是些来自全国各地以做小本买卖、装修家居、收废品、清理垃圾或在小饭店、小铺子里为人打工做杂活的农民。

早晨,一位在楼道上化妆的来自东北的新房客。2009年 

等待接水的新房客。2002年 
晾晒完衣物的打扮颇时尚的新房客。2014年
33岁的王德生从库房取出绢花准备出摊。王德生10年前从老家潍坊来青岛,在此院租下不到20平方的两间房,一间用来开寿衣店,另一间用作库房。2009年
喜欢养鸽子的来自山东临邑的新房客陈兆前。他夫妻俩同为环卫工。2010年 
从事装修业的从湖南来青岛的张先生在联系业务。2010年 
边煮饭边修指甲的新房客郭女士,她随丈夫从湖南老家来青。2010年
41岁的王福新的爱人带着孩子从老家潍坊来青岛看望在青岛港码头当装卸工的丈夫。中午,一家人包饺子吃,把在楼下住的老乡叫了上来。2009年
青岛老城区的这些老里院大多有百余年历史,房间不大。不过对这些租不起好房子的新房客来说,还是比较合适。
邱女士(右)抱着孩子到王女士家串门。他俩随丈夫从老家胶州来青,其丈夫都是从事装修业的。她们分别在此院租住约8平方米的房子。2009年
老房客孙秀兰与新房客王女士的孩子,逗乐嬉戏。2009年 
走廊上新房客的孩童和梳头的女孩。2010年
新房客用手机为自己的孩子拍照留念。2012年
新房客的孩子,一个弹着吉他,一个以纸箱为鼓,敲着节拍,其乐融融。2013年
10岁的陈洋四岁从老家陕西来青岛,其父母以烤肉串为生。为让陈洋学习音乐,他的父母特为他租了一架钢琴,还买了一把小提琴。他们一家三口租住在半地下室,面积约10平方米。2011年
新房客的孩子在逗笼子里的鸽子。2011年
很多新房客只身一人来青岛,他们不仅要负担自己在城里的吃住费用,还要赡养乡下的妻儿老小。从潍坊来青岛已经8年的王福新,在青岛港做装卸工,每个月都给妻子寄钱。每逢农闲,妻子会来青岛看王福新,他们觉着挺满足。妻子希望老公多挣些钱,将来在青岛买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像前辈老房客那样,成为青岛新市民。这也是很多来青岛创业的新房客的愿望。
2017年,积厚里被征收。2021年,老院落已是人走楼空,有关部门开始对其内部进行拆违施工。
和其他老院落的新房客一样,新房客为有一处安身地,被跑来跑去。但愿她们一切安好。2021年
2016年,随着广兴里等老里院被政府征收,新房客及所剩不多的老房客,开始陆续搬出了老院落。2021年5月,老院落开始拆除违建房,对院内多年来积攒下的垃圾杂物进行了清理,不久老院落将以全新的面貌示人。但愿老院落连同新房客一切安好。

                                                吴正中

                                             2009年6月稿

                                             2021年5月修正

青岛正在加速向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挺进,这座城的新与旧每天都在上演,都在变化。可以说既令人期待,又令人感慨。我是其中的参与者,又是之外的旁观者。这可能就是摄影师的位置吧——在这里,我满含深情地拍摄着一座城的新与旧,也满含深情地品味着一座城的甜酸苦辣与前世今生。——吴正中

吴正中,是80年代便已成名的纪实摄影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那些关于青岛世俗生活与市井百态的照片。即便是以30多年后的眼光来看,依然十分耐看:统统无关宏旨,却张张鲜活绵密;毫无见证历史、批判社会的雄心与企图,却充满一股子沉淀了经年岁月与人生况味的烟火之气,蒸腾缭绕,氤氲生发,在草芥庶民们的五脏六腑间呼吸出入,通回流转;不露声色地散发着他们在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与大一统体制之外的真实平淡,凡俗自在。
难能可贵的是,吴正中的这种摄影姿态,虽然高度个人化,却决不自说自话、封闭孤立。他虽无意于纪录社会变迁,但变迁的痕迹与脉络,却因着他时间上的持续(自80年代始,迄今30余年),与空间上的延展(几乎遍布老青岛的每一处角落),自然生成。他对于人情世故的细腻感触与着意刻划,以及那透着熟昵的幽默调侃劲儿,仿若一种润物无声的粘性剂,将走街串巷的随意张望,粘连、胶合成对一方土地风物人事的生动绘本。或者说,是一个人与一座城——他和青岛之间的一条脐带。——摘自李楠《摄影的好看与耐看》
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难以忘怀的“幸福楼”
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老院影壁墙的光阴
(0)

相关推荐

  • 李时平:老家篱笆院 | 就读这篇

    老家篱笆院 李时平 我喜欢村舍院落. 旧时农家那种篱笆院子,低低的,矮矮的,或细竹,或树枝罗织的网格栅栏,不像是防贼防盗,倒像是刻意编织着一种意境.春风筛雨润新秧,夏扯藤蔓百果香,秋葵向天戏葡萄,冬雪 ...

  • 父辈·我们·孩子的家乡

    多年以后,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会成为家乡的特殊密码,即便走得再远,飞得再高,都不会忘记. 十一长假,带小咖去青岛旅行,返程的飞机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舷窗外逐渐变小的青岛,一直到云层完全遮蔽了地面,才 ...

  • 广兴里

    概要 广兴里俯瞰 坐标:36°04′15.8″N 120°18′56.7″E / 36.071056°N 120.315750°E / 36.071056; 120.315750广兴里,又称积庆 ...

  • 吴正中镜头下的“幸福楼”,难以磨灭的城市记忆!

    1965年9月27日,一栋7层高的楼房在青岛市南区四川路附近的西广场落成,这绝对是当年青岛的一件大事.时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兼市长张敬焘亲临现场参加剪彩仪式.280户居民敲锣打鼓乔迁新居,这栋被誉为&q ...

  • 走出阴霾,春暖花开,非常时期摄影师吴芳镜头下的新冠疫情(下)

    <合肥版"小汤山">--2月17日,安徽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边临时留观病区,四名医护人员回隔离病房工作.该留观病区被称为合肥版"小汤山",于1月26日 ...

  • 今日冷清,是为了明天的繁华,非常时期摄影师吴芳镜头下的安徽(上)

    2020年3月8日,安徽迎来令人激动的时刻,当日随着最后三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安徽境内医院患者实现清零.从2020年1月开始,一场疫情不期而至,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彻底打乱,至今,全球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经 ...

  • 2007珍贵留影,镜头下最后的老西镇

    曾经的西镇是老青岛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那一条条老街.一座座老里院,是众多老青岛人平凡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凝练了无数岁月沧桑.2007年,随着铲车的阵阵轰鸣,古老又亲切的老西镇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最终 ...

  • 王挺镜头下的老街回望,还有多少记忆可以重来?

    老照片,是过去生活的追忆,其背后是岁月的沉淀,时代的缩影.不论是黑白亦或是彩色,它们之间流转着的是那个时代.那段岁月中数不清的色彩.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在自2018年开始编辑发布王挺老师的黑白青岛 ...

  • 王挺镜头下的老青岛,那些逐渐消失的城市街景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发展,青岛发生了翻天巨变,再次编辑了这组王挺老师拍摄于1990年左右的老照片,与大家一起再次回首二.三十年前,那些已逐渐消失的街景,不知是否会勾起你曾经的回忆...... 街头的 ...

  • 王挺镜头下的老街里,三十年前的青岛记忆!

    一组三十年前王挺老师镜头下的老街里周边.前海沿儿的老照片,那些曾经在老青岛心中抹不去的点点滴滴,那耳熟能详.时常光顾的老街.老店.老光景...... 在过去的数次规划改造中,我们见证了许多曾经令青岛人 ...

  • 影像铭刻无双士,不忘袁老教稼时——中新社记者镜头下的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 ...

  • 老照片:1907年的济南,德国摄影师镜头下一个你见所未见的老济南

    图为1907年的济南府的东门外,高大雄伟的城墙下,一群妇人正在清澈的护城河边洗衣服.济南府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后经明代五次大规模修建,才有了高广雄伟.蔚为壮观的济南府城墙.明代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