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岁月拾粹《说雨》之二 朱丽华


霭霭乌云飘倏至,霎时银汉倒倾来。
东街暴雨珠帘挂,西路骄阳似火台。
上回书说的是有预兆的雨,还可以提前预防。最让主妇们犯愁的是,那种没有任何预兆的暴雨,现在我就来说说。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的三伏天,热得比现在厉害得多了,连风都觉得烫人。马路上的柏油路面被晒得软软的,有些沥青多沙石少的地方已经融化冒油,只是覆了一层浮灰,不仔细的人看不出来,一踩下去,脚底板都能烫起泡来。
小孩子们全都窝在弄堂里玩,楼高弄窄太阳虽不能直接肆虐,但也够呛,热得空气都好像凝住不流了。炽热的天幕看不出一点要变脸的迹象,突然间,头顶一黑,一片厚厚的,卷着雨水的乌云飘了过来,立马大雨如瀑,犹如银河裂开了一道口子,哗哗的河水往马路上倾泻下来,其气势着实惊人。虽然,但对正热得喘不过气的人们来说,哪微凉的雨水无疑是雪中送炭。尤其是那群孩子,像疯了似的窜出弄堂,在大雨中欢蹦乱跳,恣意撒欢。
可惜这种大雨下的时间很短,不像那种阴沉沉下个没完的梅雨。只见哪云借风势,雨乘云力,欢快地往前飘移,哪场景至今都很难忘却。一大群小孩子在大雨中大呼小叫,跟着大雨往前奔跑,有时能跟着跑好几条马路。渐渐地雨势小了下来,就好像一口大缸翻倒,缸里的水流得还剩下一点,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太阳乘势在变薄了的云层里躲躲闪闪,偷偷地蒸发着水汽,缠夹在弥弥濛濛的雨雾中,整条马路烟雨氤氲。好像蒙了一缕缕薄薄的轻纱,濛濛胧胧,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人间之境,这就是那种下雨前没有一点预兆的雨景。

东边雨如瀑,西边艳阳高。
雨隔牛背下,鸟湿半翅毛。
第三种雨,即是民谚所称的“牛背雨”大意是说,牛背这面大雨如瀑,牛背哪面却滴雨没有。很难想象,牛背相隔能有多大点距离?可民谚都是老百姓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自然有其事实根源,有句古诗“东边日出西边雨”就很形象地地写出这种奇葩雨景。
我小时候就多次见过这种奇葩大雨,假设把马路中心点视为牛背,牛背那面大雨如瀑,牛背这面却骄阳似火。更奇葩的是,在没雨的马路这面着眼望去,好像从天上垂下一串串水晶珠帘,珠帘后面的商店,濛濛胧胧,影影绰绰。尤其因昏暗打开了灯光,隔着雨帘闪闪烁烁,哪神秘……好似隐匿在云海之中的海市蜃楼,美得令人发呆。但毕竟是一衣带水,星星点点飘洒过来的水雾,湿润润凉飕飕,沾在脸上非常的舒服。可惜啊!这种雨也是过云雨,很快就飘移走了。
大家别以为我这是在聊斋,不信问问老哥老姐们,就知道一点没瞎说。不过现在真不敢说还有没有这种奇葩大雨,毕竟气候变化太大了。就說下雪吧,小时候冬天上学时,那雪大得,一脚下去能没到我的小腿肚,现在有吗?听我弟妹说:现在的上海,下哪么大的雪没见过,即使下点小雪也十分稀罕了。
---------------------------------
作者简介:朱丽华,78岁,汉,原籍上海,现住址:青岛李沧区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