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校园霸凌的悲剧原本可以阻止……

在小区里遛娃总会碰到一些比较霸道和爱打人的熊孩子,只要不是自己的孩子被欺负,熊孩子的家长基本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还为自己的熊孩子感到骄傲。看了这部电影,逐渐明白,只要自己的孩子占优势,家长基本不怎么管孩子;而被欺负的孩子的家长也没有重视,他们要么骂自己的孩子没出息,要么完全不关心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只关系孩子的成绩。

电影《少年的你》里面的高三学生陈念一心只想考上好大学,即使遭遇同学魏莱等人的欺负,即使报过一次警,警察并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没想到却换来魏莱等人变本加厉地欺负。老师虽然嘴上说关心学生的生活,可是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的成绩。陈念是单亲家庭,她的母亲在外地打工还债,极少关心陈念,并不知道陈念的遭遇,陈念背负着母亲的期望艰难面对校园霸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小混混小北,从此,小北成了陈念的护花使者。可是小北某次被叫到警察局而错过接陈念放学,陈念被魏莱等人中途拦截,剪掉头发扯烂校服拍裸照,即使这样,陈念依然没有报警,只想专心参加高考。在一次拉扯中,陈念将魏莱推下台阶摔死了。小北为给陈念洗脱罪名,伪装强奸杀害魏莱。在警察局里两人撒谎不认识对方只为陈念能够正常高考。

高考后,警察套出了陈念与小北之前认识,并得知魏莱的真正死因。陈念也因此入狱,虽然她高考考了632分……

看了《少年的你》这个电影,真心赞周冬雨和易烊千玺演得实在是好。但是从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校园霸凌事件来看,校园霸凌这件事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学校、家长和警方对事情足够重视,或许悲剧会少很多。别以为校园是最后一块净土,要知道学生的背后是各色各样的原生家庭。既然这样,校园就不可能纯净。看看北大那个把女友精神虐待致死的;看看那个把同学活埋了的;看看那个把欺负自己孩子的学生杀了的父亲……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

首先,从学校来说。

升学率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老师希望通过升学率获得相应的奖金无可厚非。但是,教育部门、社会、政府和学校,能否考虑制定一个学生品德的评价和考核标准,这个标准最好能像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样简单明了。将品德评分也纳入升学系统中,会不会更好?

其次,家长方面。

家庭条件好的固然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是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因为父母能力不同。但是有一样,父母都可以做到,那就是放下你父母权威,暂时放下你的工作烦恼,定时和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在为人处世中的价值观,了解他们的内心。

孩子有脾气很正常,他们的脾气是父母的投射,父母要学会反思自己平时是否也常常语言过激惹孩子发毛。很多时候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语气和语调。多学习些倾听和共情的技巧,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用“放大镜”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遇到问题,创造愉悦的谈话氛围,让孩子以放松的姿态谈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让孩子出于畏惧家长的权威说违心的话。

别说什么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只要活在世上,这些压力谁都有。和孩子聊天,和朋友聊天也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压力。

同时那些实施校园霸凌的孩子的家长,别高兴得太早,别以为自己孩子没吃亏就好,报应是迟早的事,兔子惹急了也会咬人。

第三,警察方面。

影片中,如果警察能够足够重视陈念的报警,给她信心,让她相信警察是保护她最坚实的后盾,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事,魏莱也不会死。不过,原谅我不够善良,看到魏莱死的时候,我心里真的在叫好。

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社会里有的,校园也有。校园霸凌,别指望那些霸道的孩子能够自己识趣变好,相反,那些碍于家长身份地位而不敢管的学校和警察,只会让熊孩子变本加厉。

别指责被欺负的孩子没能力保护自己,更不要对孩子说“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这样的话,如果孩子反问你“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当官你不当官”,你伤自尊不?生气不?孩子是向你求助的,不是听你责备的,他真的能保护自己还需要家长这些监护人做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