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医院冬病夏治三伏贴 防病治病新选择

弘扬中医文化 专业打造健康

冬病夏治三伏贴 防病治病新选择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又到了一年补养阳气的最佳时期。

“冬病夏治”源远流长,中医可是有个词叫做“冬病夏治”!有一些疾病是由于阳气不足、阳虚生寒所致,在冬天治疗非常困难。

而到了盛夏之际,外界暑热骄阳,体内阳气正旺,此时顺应大自然养生,借用自然之温,通过运用中医特色疗法,以增强免疫力,抵抗病邪能力,祛除沉积的身体的寒邪,可达到防治“冬病”的目的。

第一师医院中医皮肤科“三伏贴”如约而至。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也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中医中的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及其引发的肺气肿、肺心病属于中医“内伤咳嗽、肺胀”的范畴,其发病特点就是冬季发作或加重、夏季缓解,可谓“冬病”,其病理机制为肺脾肾气虚乃至脾肾阳虚,致痰饮留伏于肺,遇感引发。在夏季缓解期,由于人体顺应气候变化,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则“冬病”患者的本虚之症益发明显,无以固护阴精,此时通过冬病夏治以扶正培本助阳治疗,使阳气旺盛,阴精不虚,这样在冬春寒冷季节,阳气充足,阴精敛潜而不外泄,进而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在寒冷季节减少发作或不再发作的目的。

古代“三伏贴”疗法

所谓的三伏贴疗法,其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经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并预防感冒。只要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3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膏药,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老毛病;古代和现代中医师皆指出确实有其疗效。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就是三伏贴疗法的应用。

三伏贴所用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改善气喘。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毒性较大的黄樟,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甘遂中含有多氧二的有毒成分,有协同致癌作用,是52种致癌植物之一。

“三伏贴”适应症

⑴肺系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咽炎等。

⑵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肠胃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

⑶亚健康调理。

⑷骨关节疾病:肩周炎、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三伏贴”禁忌事项

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2.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4.妊娠期妇女。

5.糖尿病患者。

6.肿瘤患者。

7.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不适宜三伏贴治疗。

8.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有疱、疗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9.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贴药方法及贴敷后反应

贴敷方法:

三伏贴就是三伏期内,在患者背部特定治疗哮喘的部位上,贴上化痰定喘的益气贴,以减缓气喘的发作,对于常年受气喘、过敏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在这期间,过敏、气喘等疾病症状较轻,毛细孔张开,易由皮肤吸收药效,将元胡、细辛、麝香、白芥子、甘遂等中药磨粉后,姜汁煳丸,敷贴于肺俞、心俞、隔俞等穴位上,即完成三伏贴。

正常反应: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贴敷时间

一般成人8-10小时,儿童4-6小时,每次4片,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食物。

其使用的时候必须经中医辨证论证会更有效,因为病与证不同,同病可能不同证,冬病夏治法适用于虚寒证,禁用于发热,糖尿病,结核病,若是热证,则热更盛,这是必须禁止的。另外价格有相差很大的,其实差别不大,这个药监局都有统一定价,有些医院依靠名气大乱抬价,有些社区不经辨证,所以价格便宜,但效果不好,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对患者负责,有些患者虽不适这种灸法或贴敷,中医可以选用其他冬病夏治法,如针灸,熏洗,拔火罐,只是灸法或贴敷方便,适宜推广。

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1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2021年7月21日-8月09日

末伏:2021年8月10日-8月19日

今年的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今年的中伏比较特殊,因为从7月21日进中伏,到8月9日进末伏,这期间有20天,意味着在中伏之后还会再闰一个中伏,将中伏的期限延伸到20天。

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宜在晴天上午,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2、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

3、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清除局部残余药物,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4、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5、建议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要远离空调,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还应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

6、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地点:

第一师医院中医皮肤科门诊4楼综合治疗室

三伏贴敷治疗时间:

10:00-19:30

咨询、预约电话:

0997-2127867 

◆在贴敷“三伏贴”时先到中医科医生处,给予辨证施治,从而辩证不同的人群如何使用“三伏贴”而达到最佳疗效。

◆贴药时尽量穿宽松衣服,女士避免穿连衣裙、连体衣和紧身长裤,建议男士穿休闲服装。

编辑:胡珺

终审:杨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