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鼻窦癌的病人,都有长期慢性鼻炎病史?

早期症状仅仅是鼻塞,或涕中带血。。。

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这两类肿瘤在临床中并不罕见,约占到全身肿瘤的2%-4%。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一般而言,肿瘤发现早,范围局限,其预后也好。由于鼻腔鼻窦肿瘤位置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于早期发现,因而总体上预后不佳。譬如,上颌窦癌即使采取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也只有30-40%。

它们的早期症状到底有多么“不明显”呢——

甚至仅仅是“鼻塞”,仅仅是“涕中带血”!

01
症状
鼻塞
鼻塞是鼻腔肿瘤的早期症状,而对于鼻窦肿瘤而言,则是晚期症状。
和感冒引发的鼻塞不一样,这种鼻塞多为单侧性,间歇性的,且呈进行性加重。
至肿瘤晚期,鼻塞为持续性,严重者可压迫鼻中隔或穿透鼻中隔到达对侧鼻腔,引起双侧鼻塞。
涕中带血或鼻出血
成人持续性的出现涕中带血是鼻腔鼻窦肿瘤的早期症状之一。
鼻涕带血多为单侧性,也可表现为单侧鼻腔少量出血。
后期随着肿瘤增大及出现肿瘤坏死,涕血会增多或出血量增加;伴有感染时,可出现脓血涕,可伴有鼻腔臭味。
疼痛与麻木
鼻腔鼻窦肿瘤出现颜面部疼痛或麻木时,多为肿瘤侵及眶下神经或蝶腭神经节引起的神经痛。
眶下神经受累时,可引起颊部、上唇及上列牙痛;当蝶腭神经节受累时,可产生“蝶腭神经痛”,疼痛部位在鼻根、眶内、面颊部及上牙槽处可出现钻刺样痛,且可产生耳内及颞部放射痛;位于上颌窦底壁的肿瘤可累及上齿槽神经或侵及上齿槽,产生牙痛;肿瘤晚期侵及眼眶及颅底骨质,可产生剧烈头痛。
流泪与复视

当肿瘤压迫鼻泪管时,引起泪道阻塞,而产生溢泪。

若肿瘤侵及眶内,造成眼球突出或侵及眼内肌,均可引起复视;若肿瘤侵及眶尖,压迫眶尖的视神经可引起失明,更严重者可引起眶尖综合征。
张口困难
肿瘤晚期侵及翼腭窝及颞下窝,影响翼内肌、翼外肌及颞肌,可影响下颌关节的运动,而引起张口困难。
颌下或颈部肿块
当鼻腔鼻窦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可发现下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质地硬且边界不清。
02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及体检发现以及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在病理类型上表现为上皮来源的癌较软组织来源的肉瘤多见,癌中又以鳞状细胞癌居首位,其他可有腺癌、腺样囊性癌、未分化癌等。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
鼻内镜检查
用硬管鼻内镜或纤维鼻咽镜可观察鼻腔鼻窦肿瘤的部位、形态、范围以及鼻窦开口的情况,同时可进行肿瘤活检。
鼻窦X线片
X线片对诊断鼻腔鼻窦肿瘤有一定帮助,但随着CT及MR的普及,X线片已很少用于鼻腔鼻窦肿瘤的诊断。
CT及MR
CT扫描能全面准确的显示肿瘤的范围,了解肿瘤周围骨质的破坏情况,现已成为鼻腔鼻窦肿瘤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方法。MR在对软组织的成像时较CT有更大的优越性,因而在肿瘤侵及颅底或翼腭窝、颞下窝时,MR的影像对诊断更有帮助,且MR可了解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恶性肿瘤在CT及MR上可表现为鼻腔鼻窦内增强明显的软组织团块,边缘不规则,向周围浸润性生长,鼻窦骨质呈虫蚀样破坏。
活检或细胞涂片检查
肿瘤的确诊有赖于活检及细胞涂片等病理学检查。
03
治疗
手术治疗
对多数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而言,手术治疗是必须的。对于范围局限的早期肿瘤,可以单纯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对于范围较大、周围结构复杂,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肿瘤,可于术前、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以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放射治疗
单纯根治性放射治疗只适用于放疗敏感的肿瘤,如未分化癌,但疗效并不完全满意,对于晚期肿瘤已丧失手术时机者,可行姑息性放疗,多数放疗是于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以提高临床疗效。
化学治疗
化疗可用于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等敏感恶性肿瘤,化疗也可作为术后复发,不能再次手术者的姑息治疗,对不接受或不适应手术或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也可采用化疗。
04
病因

目前对于鼻腔鼻窦肿瘤的病因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请大家警惕: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大部分鼻窦癌的病人,有长期慢性鼻-鼻窦炎病史。长期炎症刺激可以使假复层柱状上皮鳞形化生,转化为鳞状上皮,从而诱发产生鳞癌。

长期接触致癌物质
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吸入镍、砷、铬及其化合物,或硬木屑及软木料粉尘,可能增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风险。
放射性损伤
有些鼻咽癌放疗后的病人,可以发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如骨肉瘤等软组织肿瘤。
良性肿瘤恶变
如内翻性乳头状瘤、神经鞘膜瘤、小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在反复复发,多次手术后可以发生恶变。
外伤

鼻腔鼻窦肉瘤患者多有外伤史。

【本文作者为上海五官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刀先生】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