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是王子的招亲现场,忧郁才是终极凡尔赛

In hac spe vivo

一个富饶的国家,国王招女婿,全世界的王子都来了。

他们在比武招亲会上,依次从国王和公主面前走过。每个人都金光闪闪,每个人盾牌和铭语,便成了识别他们的唯一办法。可惜,他们盾牌上图案和motto也是胜利、光明、荣誉,让人审美疲劳。

我们来体会一下:

第一个王子盾牌上,画着一个黑人伸手摘太阳,motto写着:

Lux tua vita mihi

尔之光使余得生

第二个王子盾牌上,画着一个披甲的骑士被一个女郎所制服,motto写着:

Piu per dolcera que per forca

唯美色为能制天下之至刚

第三个王子盾牌上,画着一个象征骑士精神的花冠,motto写着:

Me pompae provexit apex

造光荣之极峰

第四个盾牌,是一个倒置的火炬,motto写着:

Qui me alit, me extingui

使余燃烧,使余毁灭

第五个盾牌,是一只从云中探出的手,擎着一块被试金石试过的黄金,motto写着:

Sic spectanda fides

忠心者亦若是

这些王子,都像人们心中王子的样子,骄傲而美丽。

这时,有一条motto,引起了国王和公主的注意:

这个盾牌是一根枯木,只有枯木顶端有一点点绿色,motto写的是:

In hac spe vivo

待雨露而更生

这个motto太忧郁了,它并不能阐释一位王子应有的状态,毕竟王子们都是二代,已经拥有了打下的江山。

待雨露而更生,更像成为国王之前的状态——陷入绝境,希望柳暗花明。

忧郁和绝境,仿佛是崭新的世界,让欢乐的国王和公主着迷。

第一天比武之后,这位骑士虽然摘得头魁,但还是无法融入欢乐的宴会,无法像其他王子一样高谈阔论。于是,他再次引起了国王和公主的注意。他们甚至对他单独照顾,希望他开心起来。顺理成章地,他成为了这个王国的女婿。但这并没有停止他的忧郁。

忧郁才是终极凡尔赛

在这个奇奇怪怪的故事里,一位忧郁的王子,从一堆欢乐&富裕的王子里脱颖而出,娶到了公主——是童话里的运气吗?还是逻辑本该如此?

偶像剧里,从来就不缺忧郁王子的元素。甚至渣男撩妹中的一招,也是装忧郁,博得妹子同情。Henry James的《贵妇画像》就是一个例子。

人生太平淡,太顺利的女生,对忧郁的男性,没什么抵抗力。真正的忧郁,是人生圆满的标志。

从人生经历角度来讲,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人,如果能面对,那今后的大起大落,大概率不会出太大问题。

从情绪管理来讲,脸上有经历,比脸上没有经历更加真实。

神话也参与解释忧郁的高贵。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讲赫拉克勒斯遇到两个女人。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里,把这两个女人写活了:

虽然是神话故事,但仿佛它是为了解释为何人们认为忧郁是春药——不符合逻辑,但又很抓人。莎士比亚用Pericles忧郁王子的故事,也阐释了同样的问题。

世界就是这么操蛋:坏人春风得意,好人万事不顺

这位王子整个一生都是忧郁的。他最后获得的幸福,也只是失而复得的王国和妻儿。作为一位国王,他拥有的东西是多么普通,但是漂泊一生才寻得的寻常之物,却能让他变成世界上最幸福的国王。

也许,也应了那句铭言:

In hac spe vivo

待雨露而更生

也许所有人都是那根枯枝。通往幸福的路上,注定有着忧郁的经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