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蚂蚁从A到Z就变成了大象

文 / 零拾君

前几日朋友小A去一家公司应聘,当时跟应聘人谈的很好,回来后美滋滋对朋友说有戏,谁知第三天,招聘方来电,告知遗憾,不能录用。原因,是因为那家公司太谨慎,打电话去询问小A之前呆的那家公司,有些同事对他有不好的评论。
其实小A很优秀,做事认真踏实对工作严谨负责,要能力有能力,要态度有态度,只是情商有些低,平常总容易得罪人。
就因为道听途说,小A失去了一份好工作,对方公司也错失了一个人才。
何必要去通过一个人了解另一个人呢?不过似乎大多数人总喜欢这么做。
老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亲眼所见的东西也未必是事实,更何况听来的呢?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物,很多时候自己都不能了解自己,更别说他人了。

想起一个寓言故事:
牛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跑过来看它。
“唉,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牛诉着苦,“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别后,在墙角遇到了猫。狗说:“伙计,我刚才去看了牛,这位大哥实在太累了,它说它想歇一天。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了。”
猫转身对羊说:“牛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干活儿了。”
羊对鸡说:“牛不想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抱怨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唉,也不知道别的主人对他的牛是不是好一点儿。”
鸡对猪说:“牛不准备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对牛一点儿也不心疼,让它干那么多又重又脏的活儿,还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饭前,主妇给猪喂食,猪向前一步,说:“主妇,我向你反映一件事。牛的思想最近很有问题,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愿再给主人干活儿了,它嫌主人给它的活儿太重太多、太脏太累了。它还说它要离开主人,到别的主人那里去。”
得到猪的报告,晚饭桌上,主妇对主人说:“牛想背叛你,它想换一个主人。背叛是不可饶恕的,你准备怎么处置它?”
“对待背叛者,杀无赦!”主人咬牙切齿地说道。
可怜,一头勤劳而实在的牛,就这样被传言“杀”死了。
你从来都不能低估一个传言所潜藏的杀伤力
一只蚂蚁从A的嘴里到Z的嘴里往往就变成了大象。所以,千万不要相信隔耳传言。
很多时候,一个谎言,经过层层发酵,最后就会变得连说谎者自己也分不清是真是假了。

一部叫《狩猎》的电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被拒绝,出于“我不跟你玩了”的心理,萌生了一点小小的邪恶,恶意的向老师撒了一个谎,这个谎言,经过层层传播,越传越歪,最后就把一个无辜善良完美的人推上了风口浪尖,让他成为众矢之的,顷刻间失去了所有的信任,失去在小镇的地位和尊严,成了人人喊打的“性侵犯者”。所有的人都疏远了他,所有人都失去了对他的信任,包括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人,一个正常的人,突然就硬生生的被人当成了变态,然后被当作狗一样从超市赶出来......
这样的情形想想都觉得可怕,想想都让人窒息。
而这样的事情,绝不仅仅出现在电影《狩猎》里,他还时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
且不说文革时那个荒唐年代的那些冤假错案,任何时候都会发生这些事情,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谎言砸中,俗话说三人成虎,一个谎言信的人多了就成了真实, 最后让你蒙冤受害 让你百口难辩 让你为谎言变疯。
孩子的谎言,更可怕,因为对小孩世界的一贯认知,我们往往认为孩子不会撒谎,我们只会注意小孩的天真单纯所代表的正面性,老实巴交的成年人的谎言也同样可怕,因为人们惯常的思维是老实人不会撒谎。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特别是在数字化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死于舆论暴力的人和事还少吗?
人言可畏,传言止于智者,人人都应不信传言,更重要的是做到不传言。

【】
文艺众家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校对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