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038条:大青龙汤 2024-07-29 20:16:59 0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大青龙汤可谓是千古名方,中华民族几千年中遇到的大大小小几百次瘟疫,都可以看到大青龙汤的身影。包括这次新冠,有效率90%以上的清肺排毒汤,我们依然发现了大青龙汤的影子。从清肺排毒汤的组成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大青龙汤只差了一味大枣。大枣是建中补津液的,我们看清肺排毒汤中有山药,作用是相似的。倪海厦老师曾说,大青龙汤是我国千年来专门用来治疗瘟疫之类的传染病时所使用的最有效处方,近来发生所谓的禽流感,就是大青龙汤证,民众一旦发现得到此病而当你们当地的西医与中医都宣布无法治疗时,大家就可以使用此方来保命。清肺排毒汤有大青龙汤来打底,疗效如此显著也就不足为奇了。要理解大青龙汤的方义,没有点经方基础还是比较难的。前面37条我们已经逐条详细讲述,如果都认真学习完,那么下面我们理解大青龙汤应该不难。太阳中风太阳中风,我们前面讲过,脑子里第一时间要想到津液虚了,而且是肠胃里的津液虚了。很多人理解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区别就是有汗还是无汗,但更深层次的原理,在于肠胃的津液有没有虚。津液虚,才是中风二字要表达的最根本意义。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这几个症状,指向麻黄汤证。津液虚的同时,又出现麻黄汤证,我们可以想到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或者葛根汤。这个时候又多了一个烦躁,内有热,于是加了石膏。注意,伤寒论里的石膏都是生用,没有煅石膏。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我们开出麻黄汤,即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肠胃津液虚我们开出生姜和大枣建中补津液。有内热我们开出生石膏。于是大青龙汤就组出来了。我们发现,只要理解了伤寒论的组方原则或者说是心法,自己就能组出大青龙汤。如果能够吃透伤寒论,在用量上也可以灵活加减,当然这都是在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才能够变化。这里我们看到麻黄用到了六两,按汉朝度量衡换算,大概90克,量非常大,原因就是这里面加了石膏,所以麻黄的量才能这么大。前面麻黄汤用量是三两,大青龙汤中麻黄用量是麻黄汤中的两倍。 这里生石膏用量不算大,如鸡子大,也就是鸡蛋那么大,最多几十克。在白虎汤中,石膏的用量是一斤,那才是真正的白老虎,这里如鸡子大可以说用量比较小了,只是烦躁,微有内热,并不是大渴大热那种情况。 生石膏可解表里之热,就好像天空的一层冷空气,麻黄汤发汗的力量遇到冷空气,就凝结为水,发汗的力量就没有那么强了。所以大青龙汤又被称为治水的方剂,全身水肿,有机会用到大青龙汤。但必须是表水,在肌肤层面的。如果是肠胃中焦之水,用茯苓白术比较好,直接从小便利出去。如果在肌肤外层,用茯苓白术力量和层面达不到,用越婢汤或者大青龙汤比较好,可以直接通过发汗,以及生石膏的作用,让表层水分发出去的同时遇冷凝结,通过三焦网膜系统循环到小便排出去。大青龙汤因为麻黄用量较大,所以比例必须掌握好。倪师推荐的比例是,麻黄6,石膏4,杏仁2,也就是石膏加杏仁等于麻黄的量,这样不会伤到津液。杏仁多加一些也没有关系。杏仁是补肺中津液,姜枣是补肠胃津液,这是发汗排病的基础保障。后面我们还会学到小青龙汤,简单说,外寒里寒,用小青龙汤,外寒里热,用大青龙汤。一般情况下,外面寒,里面一般也是寒的,比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这些,内外是一致的。而大青龙汤则不一样,外面是寒的,里面却是热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四季不分明的不正常的气候下,也是瘟疫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国医大师邓铁涛在非典流行的时候就说,过了当年的某个月份,非典就能得以控制,因为气候变化了,这是通过五运六气推导气候变化得出的结论。现在都喜欢在病毒层面来讨论,其实天地之气,也就是气候是否异常,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当气候不适合病毒生存和传播的时候,再厉害的病毒也难以生存和传播。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用大青龙汤的时候,一定要确定是阳证,也就是自身能量是非常充足的,如果是阴证,是不能用大青龙汤的,因为没有发汗的基础。脉微弱,就是能量不足,和脉浮紧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前面学的第一个方剂桂枝汤,是脉浮,阳浮而阴弱,虽然脉有点弱了,但它至少还能浮起来,说明里面能量还是有的,还没到阴证。现在是脉微弱,已经阴证的程度了。这个时候还汗出恶风,应该用桂枝加附子汤,我们前面讲过,大家可以翻前面条文复习。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四肢厥冷,筋脉和肌肉都出现瞤动不灵活的反映,这些症状都是治坏了,津血大亏的症状。本来就能量不足了,还大发汗,造成津液流失更多。人体的一切机能,都要靠能量来维持。能量有两种形态,阴和阳。未燃烧的燃料,阴,燃烧后释放的热能,阳,这是能量的两种存在形式。不管哪种形态,都是能量。当能量缺少的情况下,阴和阳当然是同时都处于低位,各项人体机能都会不正常。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大青龙汤在喝的时候,不要一下全喝完,可以一点一点喝,感觉差不多要出汗了就停后服,也就是后面不要再喝了。可以小捂一下被子或者喝点热粥助汗,都可以,关键就是取微汗,不要大汗,大汗出病必不除,前面都讲过。汗出太多就会亡津液,能量损失更多,恶风烦躁不得眠。为什么不得眠?一个是有内热烦躁,但更重要的是,能量缺失太多,人体为了自救,只能通过少休息来加紧制造更多能量,以维持人体最基本的机能运转。我们可以理解为打鸡血。后世流传的中风第一效方续命汤,其实也能看到大青龙汤的身影。续命汤:人参、甘草、干姜、麻黄、独活、当归、川芎、石膏、附子、桂心、白术、细辛、防风、芍药、秦艽、杏仁、黄芩。我们看续命汤,也有麻黄汤加石膏,建中的虽然没有生姜大枣,但是有干姜附子人参,另外就是加了些去风的,活血化瘀的药。脑部中风,很多时候是因为表不解,气血上冲于脑,有麻黄汤解表,把循环打通,气血有了出路,同时石膏清上面脑部邪气,自然就能化解人体的困局。理解了人体大循环,续命汤其实也并不神秘。这一条先讲这么多,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经方,传承经方。 赞 (0) 相关推荐 经方:大青龙汤(外热里寒) 大青龙汤[原文]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九) 麻杏甘石汤其实是麻黄汤的变方,把桂枝换成了石膏而已,虽然只有一味药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其中麻黄桂枝是相须的关系,辛温发汗以散风寒,是发汗最厉害的,麻黄配石膏则为辛凉甘润之剂,可清泄肺热 ... 8伤寒论42-46条 伤寒外寒里热 外寒里寒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区别 海阳庞氏中医 本文为<老庞白话伤寒论>视频讲座文稿,视频连接在文章底部,结合文字与视频一起学习,事半功倍. 本节条文内容: 42.43.太陽傷寒,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 ... 伤寒论第一条:太阳病的定义 伤寒论第一条:太阳病的定义 伤寒论108条背诵条文 2.[中风]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3.[伤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 ... 伤寒论136条:大柴胡汤和大陷胸汤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 这条主要是讲大结胸汤症和大柴胡汤症的一个区别比较,临床上很多时候大柴胡汤和大陷胸汤 ... 伤寒论134条:什么样的体质容易形成大陷胸汤症和大陷胸汤的运用 伤寒论134条:什么样的体质容易形成大陷胸汤症和大陷胸汤的运用 4伤寒论17-24条 桂枝葛根汤 受风颈椎病-老庞白话伤寒论 烟台海阳中医老庞 本文为<老庞白话伤寒论>视频讲座文稿,视频连接在文章底部,结合文字与视频一起学习,事半功倍. 本节条文内容: 17.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 学中医必备的伤寒论398条,你可以背诵多少条? 学中医必备的伤寒论398条,你可以背诵多少条? 伤寒论135条:为什么肝癌胰腺癌可以用大陷胸汤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5) 这条条文没有用下法,是因为伤寒时间长了,表还没有解,表没有解,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有些体质好的,表自然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大青龙汤 表寒里热大青龙,麻桂杏甘姜枣同: 再加石膏除烦热,解表清里有奇功. 组成: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太阳伤寒兼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寒,不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