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单晶合金是现役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主要材料。高压涡轮叶片的典型振动频率为 1 kHz ~ 10 kHz,服役时间100 小时的循环周次为3×108 ~3×109,属于超高周疲劳范畴(寿命≥108)。目前已有的对国外典型二代镍基单晶合金的研究表明,在超高周疲劳范围内,单晶合金仍会发生疲劳断裂,且疲劳强度大幅下降,超高周疲劳成为涡轮叶片使用应当考虑的失效模式之一。目前缺乏对国产单晶合金的高温超高周疲劳研究,且单晶合金的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机制尚不明晰。因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子华副教授团队与莱斯特大学Bo Chen教授及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的许巍博士合作,系统地研究了典型国产二代镍基单晶合金DD6在典型工作温度(760 ℃、850 ℃及1000 ℃)和极限工作温度(1100 ℃)下的超高周疲劳性能和裂纹萌生、扩展机理,着重研究了裂纹从内部缺陷处和表面氧化处萌生的竞争关系,讨论了氧化、组织退化、再结晶等因素对DD6合金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影响。该研究以题为“Transitionfrom internal to surface crack initiation of a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 in the very-high-cycle fatigue regime at 1100 °C”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fatigue.2021.106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