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本事,不懂为人处世,请牢记这12句忠告,句句受用,值得一看

没有本事,不懂为人处世,请牢记这12句忠告,句句受用,值得一看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学、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这一点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国藩能与之相提并论。然而曾国藩在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却“屡败屡战”,且两次因为遭逢惨败而急得想跳水自尽,其胜负之机、其为将风度又与王阳明四十二天内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相去甚远。而王阳明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他开创并秉持的“心学功夫”密不可分。

王阳明是明代的心学大师,他所创立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这两大心学体系,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追捧,甚至还名扬了海外,影响了无数的人。

王阳明谋略:没有本事,不懂为人处世,请牢记这12句忠告

一、多一点忍耐,就会少几次后悔。少几次翻脸,就多几个台阶。多几次听不见,就少几次庸人自扰。少撂几句狠话,就多一些余地,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二、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三、不要靠出卖一个朋友的隐私来取悦他人。朋友信任你,才会表现出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一面,作为朋友,应该珍惜这种信任,而不是有朝一日将这些作为谈资。

四、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这是最为清醒的自觉。洗尽铅华总是比随意的涂脂抹粉来得美。所以做能做的事,把它做的最好,这才是做人的重要。

五、置身事外,谁都可以心平气和,身处其中,谁还可以淡定从容?所以请不要轻易评论任何人,因为你不在其中。

六、什么事都要先在自身找原因,不要总是苟求他人。鞋子脏了,是因为你走的路不干净。

七、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八、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十、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慈悲;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善良。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十一、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分寸感。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你的,才是你的;不该是你的,连搭腔都不要。宁可藏拙,也不要露怯。话说得越多,反而会显得自己越浅薄。所以,人要实,话要藏,用做事的结果来征服人,而不是说服人。

十二、买了就买了,不要去比价;吃了就吃了,不要去后悔;爱了就爱了,不要去猜疑;散了就散了,不要去诋毁。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掌握一些好的为人处事的方法,既让别人自在,也让自己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这12条忠告,可以让你知世故而不世故,拥有好人缘。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很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

对于喜欢历史,喜欢文化的人来讲,王阳明是必读之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