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自己考不好,怕父母不满......别让“高考焦虑”将你压垮
今天是5.25
中国国家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也许大家并不知道
大学生也普遍存在的焦虑问题
很多时候是中学时代压力的延续
面对高考的临近
不少考生已焦虑到吃不下,睡不着
真的很心疼宝宝们呀!
不知道你们最需要的是啥呢?
冰镇西瓜?
纯甜车厘子?
其实考生宝宝最需要的
是一片“焦虑退散贴”
此贴有独特功效
坚持贴用,疗效最佳
最近,文殊院烦恼咨询室接待了许多家长及学生。一名17岁的高三学生,就出现了明显的高考焦虑。这位男同学告诉咨询师,自己平时的考试成绩就忽高忽低,最近的诊断考试依然状态不稳定:心情好、放松时,成绩就比较理想;心里一想到自己状态不稳,以及考不好会让父母不满意、挨骂时,成绩就会明显下降。他感觉自己压力很大,睡不好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首先,学会放松。咨询师带领他感受身体的变化,比如在焦虑情绪的当下,去感受头、眼、耳、身、手、腿等部位的状态,是紧张,颤抖,发麻,还是冷,并且如实地描述出来,不加入客观评价。当这样做时,他觉得自己的焦虑感缓解了很多。其次,改变认知。考试只是一次考试,它只代表一次结果,只代表当下,并不能因此而决定整个未来。咨询师告诉他,当下应该关注和反思的,是如何改进和提升成绩,而不是担心父母的意愿和未来的结局;只要尽了最大努力,便问心无愧了。认知,决定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就像那位来咨询的考生一样,我们需要认识到:一次考试的成败,不是影响未来人生的唯一因素;它只代表这一次考试是好,还是坏。如果将一个人的高中三年,放入人生数十年的长河中来看,就会发现,它只是成就美好人生的一个小环节。面对高考焦虑,我们建议考生“活在当下”。只关注当下,我是否认真努力地复习了;只思考当下,我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在设立好未来目标之后,不再过多思考“万一没有实现目标,会怎样”;不过分担心“如果没有达到父母要求,会怎样”。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复习考试中,火力全开,定然收获满满!有一种焦虑,来源于考生或家长设立了过高的目标。这些不切实际的期待造成的后果,在佛教里叫做“求不得”,属于“八苦”之一。因为期待过高,自然而然有了压力和担心。当直面惨淡的现实时,心理严重的落差感便催生了焦虑。此时,考生家长特别容易将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以及将自己“未实现的心愿”投射到孩子身上,最终带领孩子一起“跑偏”。所以,考生需要正确地评估和认识自己的真实状态,设定能够实现的目标;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缺失,不给孩子强加自己的意愿。临近高考,平稳、轻松的心理状态是第一重要的。适当的按一按“暂停键”,非但不会影响学习效率,反而有助于考生改善焦虑情绪。人的大脑喜欢清新的空气,卫生整洁的环境。所以,减少待在室内的时间,只要天气适合,就应到户外环境好的湖畔、公园、绿道多溜达。适当的慢跑、健走、跳操、踢球、瑜伽运动,都是帮助考生减少身心压力的好办法。有些考生为了转移注意力,选择打游戏、看剧。但这类娱乐活动,容易上瘾而耽误了学习。俗话说得好,“爱笑的小孩,运气不会差”。面对高考压力,我们建议考生多“笑”少“焦”,学会给自己赋能!鼻腔呼吸,我们可以用大拇指压住右鼻孔,左鼻孔缓慢吸气;再用无名指压住左鼻孔,右鼻孔缓慢地呼气。如此,可重复10到25个循环,直到感到身体放松。腹式呼吸,一只手放在腹部,一只手放在胸部,用鼻子吸气,保持3秒,缓缓呼出。吸气时让空气进入腹部,感觉腹部的手被向上推,保持呼吸时间比吸气时间长。注意,呼吸要尽量做到深而大。最后,身体会感觉越来越放松,心情趋于平静。肌肉放松训练,对于应付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的情绪与情境非常有用;可以帮助大家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镇定情绪。这与中国的气功、太极拳、站桩功、坐禅等很相似,但却更容易上手,耗时更少。肌肉放松训练分为5个步骤:集中注意--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肌肉松弛。比如手臂的放松,我们伸出右手,握紧拳,使劲儿握,观察和注意手臂紧张的感觉,坚持一下,保持紧张,再坚持一下,放松,感到手臂很放松了,最后完全解除紧张。然后可以扩展至身体其他部位,如头、躯干、腿等。我们可以找出一个曾经经历过的,给自己带来最愉悦体验的感觉,或者美好回忆的场景,可以是海边、草原、高山等。然后用自己的多个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去感觉和回忆。在这样的回忆中,仿佛自己又亲身地走到了海边。海风拂面,阵阵浪涛声传入耳中;在与海天月色相融的当下,安然地躺在沙滩上,非常轻松,十分自然。在佛教中,缓解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禅修了。目前应用于心理学范畴的正念疗法,便是源于佛教的内观禅法。“正念”最初来自佛教的八正道。它强调有意识、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是佛教禅修的主要方法之一。所谓正念,就是观察事物的本身——我们的念头、情绪,身体感受以及周边发生的一切。修习正念时,我们能觉察到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却不会盲目地陷入其中,全然无知。正念意味着全然地感受生命中的苦与乐;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淡定,从而做出冷静明智的决断,而不是批评、分辩、和意气用事。有一种焦虑,叫做“妈妈很焦虑”。有一种考生压力,叫做“妈妈给的压力”。这真是恰切地反应了中国式家长,在面对孩子升学考试上的偏颇认知,以及过度参与。1.考生家长,在孩子焦虑时,先理解孩子有哪些压力,有的放矢地关心;2.家长莫把孩子应该努力的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导致孩子失去自主性,变成父母的工具,从而失去自我;3.家长要坚信即使考试不理想,孩子也可以过好一生,尊重孩子的主体性;4.家长在表达爱和关心时,将逼、骂、吼转变为祝福,并正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希望你......我祝福你......5.当家长紧张焦虑时,不要隐藏,勇敢地对孩子说:我会有点紧张,但你不需要为此负责,不要感觉有压力;6.考生家长回归本位,只需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不再过多干涉其他。希望可爱的考生们,消除紧张焦虑,以轻松的身心状态参加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