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虚词“以”和“与”的用法,你学会了吗
相关推荐
-
文言文知识梳理:从文言到白话,贵在方法
文言断句的方法 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的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利用 ...
-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 在初中阶段,对古汉语中的20多个文言虚词要加以了解,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宁.去"这17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 ...
-
文言虚词“以”和“与”的用法,你学会了吗
以 一. '以'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 ...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出现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其举例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外提升,至少有下面三个步骤: 第一步:扫清常识性障碍 从文言文章节的"文言常识"入手,到"特殊句式",再到"固定句式".& ...
-
高考语文:“逢考必出”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 举例!轻松突破130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文言虚词这个考点的要求是,要理解虚词在文本中的意义和用法. 意义:指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用法:指文言虚词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高考中,文言虚词已经多年没有单独设题考察,主要是在断句和 ...
-
高考语文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教材实例(中)
7.若 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_______<师说&g ...
-
高考语文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教材实例(下)
13.因 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________<屈原列传>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________<过秦论> ...
-
高考语文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教材实例(上)
高考语文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教材实例(上)
-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一览表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狼牙也.(<醉翁亭记>)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 ...
-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9)
者 (一)助词.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秦自缪 ...
-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8)
与 (一)介词.1.介词.和,跟,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给,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