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达到专业水平?

文/田志刚 本文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人进入职场,距离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有多远?

要经过哪些步骤才能真正地达到专家的水平和能力?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一书中,我们借鉴前人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我们的调研分析,按照两个层次:

  • 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按照指令到自动化、直觉);

  • 能否创新出新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对行业有所贡献

我们将普通人从入门到专家简单的划分为五个步骤:

本文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点击【阅读原文】可在京东商城购买!

第一个阶段:探索期

从学校到职场,每个人都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尚没有个人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和方向,只能进行不断尝试。

只有极少数人是生来就知道自己做什么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受教育、不断思考和实践中才能够真正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的。但这个时间不宜过长,如果你25岁以前不知道做什么大家都能理解,但如果35岁甚至40岁了,还不知道做什么就比较麻烦了!(吴晓波:28岁必须选定你的职业方向

第二个阶段:新手期

无论主动或者被动,基本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但在这个领域的实践和学习都是初始状态。在这个阶段,会有人给他分配具体的任务、活动,要求他去完成,他也会参与项目的某一部分。

这个阶段的人也许学历很高,但还没有参与过多少项目和完成过很多真实的任务,可能只有理论知识而实际工作的经验欠缺,这种情况就属于新手期。

第三个阶段:胜任期

在这个阶段,无论效率高低和完成质量的好坏,他能够完成比较常规的活动、项目和任务。对于比较困难的要求和任务,经过学习和请教,也大致能够完成。

大部分人穷其一生,只走到了这个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后,由于欠缺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和机会,大部分人就满足了,放弃了。

只有很少数的人考虑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但在这些有想法的人中间,真正去做的又会少很多人。即便能够坚持的,也不一定能够走的更远,因为他们可能欠缺相应的机会。

第四个阶段:高手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仅能够高效完成简单常规的要求,还能完成复杂困难的任务和要求。对于他们负责的工作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积累了许多模式和套路,形成对于工作的直觉,很多任务和工作可以自动化地实现。

这样的人在许多机构内部,通常已经被他人视为专家。

第五个阶段:专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常见工作都有自己的模式和套路,形成对于工作的自然反应。他们对于职责内的工作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且可以从更大的背景下思考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的范围和限制在哪里。

这个时候,他们不仅仅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替”整个行业和领域思考和实践,能够创新出系统化的方法论,解决新的、更复杂和宏大的问题。

高清版《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思维导图下载讲座地址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高估自己,这是人的本性之一。原因在于人对于自己的了解很难,类似于“当你在山脚下的时候,无论你如何想象力丰富,也很难想象到山顶的景色。即便是想象出来,可能也是部队的”。如果没有对照(没有见过水平更高的人),通常人们都会高估自己一两个层次。

邓宁-克鲁格效应(The Dunning-Kruger Effect)指的就是这种状况,水平越低的时候越明显,这些能力欠缺者们经常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他们认为:

  •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所以在评估自己的时候,不妨打个折扣。当认为自己的很牛的时候,不妨用遍历的方法测试一把!(推荐阅读:当你真正厉害的时候,自己能感觉的到!

那么你觉得,我们通常说的专业水平,最低应该是那个阶段?

还有就是:您觉得自己处于什么水平,不妨在留言里面说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