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培训经理挑选课程,往往看课程大纲有没有他关注的信息或知识点。比如讲薪酬课程,他可能知道岗位价值评估,他比较关注你是用哪种评估方式。可能之前多少了解过相关信息。又比如采购绩效管理的课,他会问你现在都在用OKR,你这里有没有OKR的课程?至于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公司为什么要推绩效管理?课程侧重点在于制度建设,还是指标设计,还是绩效辅导,似乎都不太清楚,也不太关心。好一点的培训经理会看课程大纲的结构,就好像我们买书看书的目录一样,整体看一下包含哪些内容。当然他可能既关注某些知识“点”,也关注整体的结构。遇到最好的培训经理是关注“看不见”的东西。他会问你,基于什么逻辑来设计整个课程的结构,这个逻辑在课程的哪些地方得以体现。因为你会发现,很多培训公司会七拼八凑一些内容形成合辑,只是“形似”,把相关内容放在一起,外行人往往看不出来,因为从表面看课程大纲的内容似乎都差不多。但这类课程虽然形似,因为缺乏整体的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背后没有“抓手”来统筹整个课程,只有知识点的罗列,却体现不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每一个课程都应该是有血有肉的,都高度凝结了作者的思想和方法论,甚至是价值观。课程标题可以相同,知识点可以雷同,但不同的是每个人的思想、打法,这些隐形的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从培训经理挑选一个课程,就可以把这个培训经理的水平看的清清楚楚。
因此所有的测试都是相互的,你在评估别人,别人也在评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