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军平【电话的那些事】

电话的那些事

文/任军平

  最早见过电话是在电影中。那时小,认为电话是有钱人,办大事的人用的东西。
  大队部有部电话,黑色的,拨号时用手摇,多年没有见有人正常使用过。小伙伴的大(父亲)是大队会计,我们几个偷偷溜进有电话的那个窑洞,一个人拿起电话扣在耳朵上,另一个狠劲摇起来,扣话筒的那个小子装模作样的吼叫,模仿电影中的打电话样子、腔调,也不管有回应没有。后边有人不断催促着,好想过一把打电话瘾。玩上一通,一溜烟弹绷子蹩(bie)了(连蹦带跳)。
 九零年到焦坪郊区煤矿上上班。地面主井口和井下运输车场有电话联系,是银灰色合金铝那种,矿上开会三令五申不能用电话谝闲传,方便井上井下重要事情沟通联系。可是就有好多好事之人,摇通电话互骂、开玩笑,也拿公家设施不当事,没多长时间,身首异处,里面那吸铁石都抠去了。有紧急情况时,干瞪眼没办法联系。事后赶紧维修,可是修好没有多长时间,又是搞坏了,追查责任,三班人马,七嘴八舌,也落实不了确实责任,那时工人文化程度普遍低,对安全设施维护素质都比较差,你维护,还遭其他人群骂,嚷质(讽刺挖苦)。
 
九五年去北京打工,跟着一个打桩公司,老板势事大,身穿皮衣裤,手提大哥大,听说那个大块头家伙万不拉子元呢!老板腰里还挎着传呼机,传呼一响,老板没见用过大哥大回传呼,而是到处寻公用电话️,用公用电话回寻呼。感觉他是用大哥大壮身份,好谈拢生意。
 九十年代后期,我们村里路底里五爷家,安装了无绳电话,有个天线,信号也不太好。可这部电话极大的方便了我们村、邻村东山村与外界的联系。五爷是好事之人,无论是本村,还是东山村外面亲人电话传话,或者是用工单位电话留言他都会不厌其烦,及时把电话所嘱托内容传给当事人。五爷由于热心而耽搁自己家的农活,没少遭五婆埋怨,可他依然风雨无阻通过电话向乡亲们传递着宝贵信息。
  虽然是收费电话,但在那个年代,的确为乡亲们提供了方便。我记得儿子留在老家,不听话时,好多次都是父母亲把他拉到五爷电话机前让他听我训话。
  过罢春节,五爷家的电话旁守候着不少乡亲,期盼着外面有人联系出路,脸上堆彻着忧愁。一个电话铃声响起,就有可能是一丝希望之光的点燃,也有人接了电话增添了不少愁眉苦脸。
  年关时节,五爷家电话旁,也等待着许许多多乡亲期盼的平安,回应着许许多多叮咛。从电话中,掐指算着亲人团聚的日子。
  我的好多活路,好多信息,那些年都是五爷家那部电话传递过来的。
  两千年初,我出外拼搏,那时城市到处是IC卡电话。买张IC卡,往五爷家那部电话拨打就方便了许多,我们两家是邻居,五爷没少跑我们家喊话,让接电话。那些年五爷的喊声,就像那电话铃声,喊到谁家,就速来接电话。
  后来村里大部分人家里都安装了固定有线电话,信号稳定多了,往家打电话联系也方便多了,五爷那匆匆忙忙的身影也悠然了许多。我们家那个电话我至今仍然清晰记得0919_7482999。
  父母亲用这部电话与亲戚和我们儿女沟通方便了。每次电话铃声响起,父母脸上堆彻起无比喜悦。起初母亲还生疏的不会接电话,慢慢和父亲学会了接打电话。家里电话旁有个电话本,名字和号码都描得很粗大,很清晰,虽然他们都不识字,但是谁的号码都记得很准确。特别是我的小灵通号码,他们随口都能抱出。在父亲病重时,他用这部电话和亲戚、子女都通过话,唯独少了我。他知道他的小儿子成天忙碌的昏天昏地,时不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虽然守着灶台。事后听母亲说,他最想吃的就是我那碗西红柿鸡蛋棍棍面,看着就诱人,我不知道,母亲说过后,我无比自责,她说父亲有不知多少次把那个熟悉的号码拨了半茬又放弃了。那么多次的放弃给我打电话,他不知有多熬煎,而我对父亲的病情严重程度毫不知情,也不知他想要对我的嘱托。父爱是博大的,对于儿女,只希望我们通过奋斗过得更好,丝毫不想打扰。把遗憾,自责留给了我,“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也为了联系生意方便,花了五百八十多块钱买了一部小灵通,这下顾客,亲友之间接打电话方便多了。小灵通在城市区域信号还可以,有时接打电话还得不停转动寻找最佳信号。拿到老家就失灵了,还得用固定电话。
  母亲那一年去老区看病,和父亲一块儿,需要复查,父亲让母亲来新区找我,来回坐车方便,回老家得导车,还要跑十里路。父亲也不知道我的详细地址,光知道店名,店前有一片杨树林。
  把母亲送上六路车,叮咛着杨树林,那时新区建筑还没完备,母亲到银河大酒店附近看到了杨树林就急忙喊着下车,下车一看连个房子都看不见,又急的原地打转转,车早已跑远了。幸亏看到不远处有几个人在施工,就询问知道我的店名不,他们在我店里吃过饭,挺热心,对母亲说这里离你儿子的店面太远了,你老人家摸不到那里,就给母亲挡了一辆出租车。母亲记得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出租车司机,司机联系到我,知道了准确地点,多亏母亲熟悉的记住了我的电话号码,要不母亲拖着病体,后果真不敢想象。母亲见到我第一句话:“好娃哩,电话就是好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丨早晨阳光

作者简介
任军平(静云)铜川印台陈炉古镇立地坡村人,普通农民,七零年出生,用美味善待八方客,用文字记录琐碎事,在当地网络平台已发表二十余篇乡土乡情散文。
(0)

相关推荐

  • 【 红房子(散文两则)】云朵

    红房子(散文两则) 云朵 (一)  红房子 云朵          你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的房子是不是斜了?          站在另一边的山下,我也随着你的指尖,看向家的方向.          是的 ...

  • 喝农药自杀的二军叔,才49岁!

    文:徐晓萱 图:来自网络 每次给父母打电话,都会问他们村里最近有什么"新闻"没有?譬如谁家的孩子结婚,哪家的老人去世,或村里在外打工的某个人回家了云云. 但昨天下午,母亲哽咽着告诉 ...

  • 一碗饸饹面

    文/晓锦源 到潍坊出差半月了. 上午忙完,我赶紧往老家跑.阳光洒落走在城市两旁的绿化带里,柏油的大街上车来人往.城市是热闹的,我不喜欢热闹,乡村这时候的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人是平和的. 大巴车只能到 ...

  • 「美文选粹」史洁| 电话声 敲门声

    作者简介:史洁,山西平陆人,热爱文学,也热爱教育,从事教育工作22年,<领跑者>教育培训学校创始人,中国考级作文培训的执教导师.时时处处为生民立命,为莘莘学子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

  • 良家女孩儿(C)

    5 乔来宝打电话,不停地打,我嫌烦只好接了.我等他大骂我一通,他也没有骂.我们谁也不肯先说话,就那样僵着.最后还是他开了口,他说,亚男,你要怎样才可以?我说,不要你管的,我长大了.法律说,公民满了18 ...

  • 新唐书王敬武,青州人。隶平卢军为偏校,事节度使安师儒子师范

    ​王敬武,青州人.隶平卢军为偏校,事节度使安师儒.中和中,盗发齐.棣间,遣敬武击定.已还,即逐师儒,自为留后.时王铎方督诸道行营军复京师,因承制授敬武平卢节度使,趣其兵使西.及京师平,进检校太尉.同中 ...

  • 任军平【孙子的成长片段】

    孙子的成长片段 文/任军平 孙子六个多月了,我们忙碌着小店,她妈妈在镇上工作,小宝贝由退休的外爷.外婆照看,每天晚上一家人守着手机看孙子成故事是必修课. 宝贝的成长细节我们通过视频观察,分享着天伦之乐 ...

  • 任军平 | 割草那些记忆

    割草那些记忆 文/任军平 乡下大部分人好多年都不养猪.牛.羊了,但多年前给猪.牛.羊割草的情景时不时在脑海浮现. 我记得最初是给猪拾草,提着笼,拿着一把老板镰. 大人说猪喜欢吃软草,都长在庄稼地里.灰 ...

  • 全网首发|《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年第6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药研发与临床研究进展”重点号(执行主编:施军平)

    述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药研发:一个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何忆宁, 施军平 2021, 37(6): 1241-1244. 专家论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指南解读 饶慧瑛, 魏来 202 ...

  • 述评|施军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药研发:一个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以肝细胞显著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全球范围内病毒性肝炎得到有效控制,NAFLD已成为当前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全球患病率高达25 ...

  • 任军平【那些情感经历(一)】

    那些情感经历(一) 文/任军平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经历,或苦涩.或甜蜜,但都难以忘却. 上小学时,男女生之间基本不太说话,但是坐在一张桌子上,难免借橡皮.尺子圆规.吸一笔蓝水啦,也就不会顾虑同桌是男 ...

  • 【一人一篇成名作 闪小说】作品展(祁军平)

    总0013期   2009.10期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写在前面的话: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一人一篇成名作>入选作品.我们的初衷是给普通作者出一本最能代表自己创作成就的选集, ...

  • 任军平 | 山里那村有个满囤

    山里那村有个满囤 文/任军平 满囤(囤是呈粮食的物件)是个人名字,山里人缺粮给孩子起个满囤,图个好兆头,盼着粮食满囤不饿肚子. 他上头有五个姐姐,一个大哥,七十年代粮食不太宽余,他在百般呵护下,也没饿 ...

  • 贾军平‖张小莲其文其人

    世间的事物是矛盾又统一的,世间的人也是矛盾统一的.大凡能写文章,能附雅吟唱的纤纤女子众多,然而,万事总有例外,丹凤才女张小莲却颠覆了这种观点,给人一种神秘的面纱,就像羞答答的新娘藏在盖头下,让人总想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