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勋初谈治学:一个人要把精力的70%用来泛读、30%用来精读,精读的书要翻来覆去地读
相关推荐
-
【文化解读】由教学楼看涉县井店中学校园文化
直观井中校园文化 好像,井店中学,即题中"井中",实力曾与涉县(第一)中学相当. 这个,山雨一点儿也不感到意外,毕竟,早在明中后期,井店即达千户之巨,井多店多.时至今日,店街风貌, ...
-
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
你知道自己的身体吗? 我确定,你知道,又不知道.你当然知道自己的身体了,你从娘肚子里出来,就被父母关心着,也被自己关心着,高多少,重多少,一顿能吃多少,哪儿长得好看,哪儿有些不足,哪儿痛,哪儿病,你一 ...
-
育人为范韧如蒲 潜心学问坚如石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坚,牢固.不动摇.北京大学法学院蒲坚教授一生的经历刚好完美地诠释了这个名字的含义.他个性温和,教书育人60多年身正为范:他性格坚毅,90高龄仍潜心学问不曾动摇. ...
-
【温故】钱穆:《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上)
按 语 <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一文,是钱穆先生从自身治学经验出发,结合中国学术传统,较为系统地谈论"做学问"的方法的文章. 文章中,钱先生由做学问的 ...
-
觉得真正有学问的人,还是不要轻易参与政 ...
觉得真正有学问的人,还是不要轻易参与政 治.做学问的人太刚,又太单纯,政 治却比较诡秘多端.章太炎如果把做学问精力和做政 治精力反过来,可能效果更好. 不过,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他的个人考量.毕竟,每个 ...
-
钱穆:中国学问的最重要部分和最主要中心
中国学问的最重要部分和最主要中心 经学向认为是中国学术中最先起而又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但经学只指对于中国古代相传几部经书之特有研究而言. 中国古代经籍,最先分为<诗>.<书>. ...
-
周勋初:《文心雕龙》书名辨
<文心雕龙>虽用骈文书写,文字上的表达还是很清楚的,时人却每求之过深,时而流于穿凿.即以<文心雕龙>这一书名而言,就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一些研究工作者不按原文的意思作解释,反而 ...
-
周勋初:真正做学问的人,必须在基本的书上下功夫,不能光要求速度快
周勋初按:2007年5月,我应浙江大学"东方论坛"之邀,前往讲演,他们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收在罗卫东.方志伟主编的"浙大东方论坛文集/第一辑"<听尔斯聪& ...
-
蒋寅|周勋初先生《当代学术研究思辩》读后
学术史犹如文学史,既可作为学习的对象,也可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前者的意义上,学术史是学者进入研究前必要的修养和训练,通过研读前辈学者的著作,了解他们的业绩,掌握现有研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及成果达 ...
-
周祖谟先生:谈治学的方法
周祖谟先生 谈治学的方法 所谓治学,就是从事于研究学问. 研究学问应当采取什么步骤,利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精的地步,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于治学的方法, ...
-
杜泽逊丨与大学生谈治学
--杜泽逊在山东大学文学院本科生专题报告会上的发言 杜泽逊 2020年12月24日 同学们好!先讲一些题外的话.各位要推免研究生,推免生面试的考官怎样来对待你们,可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你们上届有个学 ...
-
名医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所所长郭立中教授作为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传承人,多年来跟师周仲瑛教授,系统整理了周仲瑛教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1)新手上路,重问轻望周老曾说一般中医刚出道时都很重视问 ...
-
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
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懂得气机升降就懂得中医治病的精髓+人体气机升降 寸口三部脉不仅反映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之盛衰,而且反映五脏六腑之气机顺逆.左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上升:右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 ...
-
周国平谈“人性”: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欢社交
文章作者:琢磨君 鲁迅先生有句经典叫作: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如果你是一个强者,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特别认可,而且内心充满力量:如果你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弱者,必然反对这句话,因为它刺痛了你脆弱而 ...
-
著名中医学家周超凡先生谈临证治则思想及引领作用
周超凡先生1936年出生,浙江省平阳人.著名中医药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专家.治法治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主任医师,国家保健委员会专家委员,历任多届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