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运用真武汤的加减变化之妙

3月29日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1

知识储备

[原文]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4)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组成与用法]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半斤。

2
方证

真武汤,载于《伤寒论>》的太阳、少阴两篇,最早称为玄武汤。现代药理作用有强心、促进血液循环、利尿、健胃、镇痛等,因此,临床应用颇广,故又有少阴的葛根汤之称。本方辨证要点有:

(1)自觉症状有四肢与腰部怕冷,极易疲劳、倦息、下利,伴有动悸和眩晕,或腹痛。

(2)他觉症状有腹部膨满,但按之柔软,或腹部有振水音,手足发凉,或浮肿,脉沉微。

3
疾病谱

1.内科病

用于流行性感冒时,主要为老人或阳虚之体的流感,以少阴病的形式发病,表现为体温虽高,但无热感、恶寒,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下利。

肠伤寒以少阴病的发病形式,表现为内虽有体温高,但无热感,恶寒,伴倦怠、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腹痛下利者,宜投真武汤。

老人或虚弱人的痢疾,出现手足厥冷、大小便失禁、有虚脱感、脉沉弱者,宜投真武汤。

用于传染性肝炎时,以阴证作为投药指征。王挚峰用中药治疗传染性肝炎,据患者黄疸的颜色、寒热、小便等,将本病分为阳黄、阴黄、平黄三类,其中阴黄以真武汤为主,对症加昧治之。这类病人多为平素体质较虚,或久病而致元阳亏损,本身抗病能力薄弱,所谓邪盛正虚者,故宜温肾健脾利水。

用于肺炎时,主要为老人、虚弱者、虚弱儿的肺炎,其体温不升,或体温虽高,但无热感、恶寒,脉沉弱,虽有时便秘,切不可用承气汤,宜投真武汤。

湿性胸膜炎,具有大量的胸腔积液,但体温不升,有恶寒、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倦息、下利、脉沉埚者,宜投本方。用于低血压和高血压病时,以眩晕、疲倦、有下利倾向、四肢及腰部怕冷,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心力衰竭时,以全身浮肿、四肢末梢发凉、恶寒,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肠结核时,以无结核中毒症状,仅有下利、腹胀、腹疼痛、恶寒、四肢发凉,作为投药指征。

慢性肠炎者,每日下利2~4次,呈水样或泥状便,常混有粘液或血,伴腹软无力、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脉沉者,宜投真武汤。

用于胃下垂和胃弛缓症时,以眩晕、胃有振水音、腹软无力、手足发凉,作为投药指征。用于慢性肾炎时,以四肢和腰部怕冷、下利、浮肿,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尿毒症时,以全身水肿、恶寒、纳呆,作为投药指征,若有恶心、呕吐,宜加黄连、半夏。用于眩晕时,以胃有振水音(此为内有水饮,其气上冲)、摇动感、心动悸、呕吐,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脑溢血及伴有脊髓疾病的运动和知觉麻痹时,以四肢厥冷,下肢轻度浮肿,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肢端肯紫症时,以四肢厥冷、恶寒,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腹水时,以腹部呈凹陷状、无反跳痛、四肢厥冷,作为投药指征。

2.外科病

用于肠管狭窄和肠梗阻时,以下利、腹痛、肠蠕动亢进,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慢性腹膜炎时,以有下利倾向、腹胀腹痛、按之具有蹂躏感,作为投药指征。

3.妇产科病

用于更年期综合征时,以具有疲劳乏力、四肢厥冷、少尿、腹痛、腹软无力、胃有振水音,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妊娠水肿时,以四肢厥冷、少尿,作为投药指征。

4.皮肤科病

本方适宜湿性湿疹属于阴证者,具有倦怠、四肢厥冷、渗出物稀薄、瘙痒。

用于皮肤瘙痒症时,主要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发于冬季者。

属阴证的带状疱疹,以疼痛为主证,伴有恶寒时,宜投此方。

4
合方技巧

1.真武汤合五苓散:

此合方用于漫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时,以真武汤证、浮肿、大量蛋白尿,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湿性胸膜炎时,以具有少阴病证、大量胸水,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慢性肠炎时,主要为老人或体质虚弱者,以水样便,作为投药指征。

本方治疗阴证的阴囊水肿,即无红肿热痛,亦颇有疗效。

2.真武汤合四物汤:

此合方治疗眩晕时,不论其是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眩晕、胃源性眩晕等,凡具有真武汤证、瘀血证、或贫血的倾向者,皆可投入。

5
类方鉴别

1.真武汤证与苓桂术甘汤证相似,均以水停心下、小便不利、水气上冲、头眩晕、身有摇动感、心动悸,作为投药指征。但真武汤证属阴证,具有四肢厥冷、下利、腹软无力、脉沉微。

2.真武汤证、理中汤证、六君子汤证,均有下利。但就其下利的病理而言,真武汤证属少阴下利,理中汤证和六君子汤证属太阴下利;就其症状而言,真武汤证的下利呈水样便,伴有四肢厥冷、恶寒,而理中汤证和六君子汤证的下利呈鸭溏便,或泥状便,伴有消化道症状。

3.真武汤证和附子汤证,均属少阴病,是肾阳不足,水湿为患,故均有恶寒、手足厥冷。但附子汤证为寒湿之邪凝滞于关节经络,因此,以身疼痛、关节疼痛,作为投药指征;而真武汤证为寒湿泛于内外,因此,以眩晕、心动悸、下利,作为投药指征。

4.真武汤证和白虎汤证均有口渴,但前者属阴证,后者属阳证。

(0)

相关推荐

  • 温里方剂

    温里方剂温里方剂列表理中汤理中汤: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池泻清稀.呕吐.不渴.或腹满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汤: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蜷卧,吐泻腹痛 ...

  • 【真武汤 加减变化】

    【真武汤 加减变化】

  • 秘传:实战运用真武汤的加减变化之妙!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 ...

  • 秘传:实战运用真武汤的加减变化之妙

    秘传:实战运用真武汤的加减变化之妙

  • 中医直言:健脾补气第一方,加减变化,妙用无穷!

    每天都更新养生健康知识,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批注:本文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伤寒论>里的"理中丸",有人参.白术.干姜.甘草,起到温阳健脾的作用: ...

  • 四物汤实战篇!(加减脏腑病妇科病)

    一.四物汤加减脏腑病 1 血虚腹痛.微汗恶风.加官桂(七分).倍芍药. 2 嗽痰.加桑白皮.杏仁.麻黄.贝母( 各等分). 3 大便秘.加桃仁.大黄.麻仁.枳壳(减半余各等分). 4 血虚头眩.加天麻 ...

  • 治“胃”良方及六个加减变化

    中医书友会第272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 ...

  • 焦树德:我加减变化处方的七种方法

    "方不在多,贵乎加减得法",古代很多医家已有这种认识.清代名医陈修园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就非常明确地强调这种思想.  一 古代医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良效的方剂,我们要深入学习,熟练掌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病有出入,方子还是得加减变化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第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平时就有喘的人叫喘家. 那么他患了桂枝汤证,你打算也给他作桂枝汤服之,可他平时就喘,当然得了外感他 ...

  • 老中医经验方-补肾益气汤及加减变化药物

    [组成]生晒参10克(药汤炖) 黄芪30克 车前子20克 茯苓皮30克 杜仲20克 地骨皮15克 泽泻15克. [主治]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