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阵 | 七年之痒太长,三四年之痒才是爆发期

在五彩斑斓的旅途中,见证了彼此的欢笑,愉悦,幸福,可就算曾经经历过这一切之后,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能放得下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再见已如仇人或陌路人.....
婚后的各种大吵大闹,双方说话口无遮拦,缺乏沟通,听不进对方的话,排斥性生活等等,男人女人们对于为何要离婚所给出的理由和原因与他们一开始结合的动机一样多。
针对这一现象,有心理学家研究,全世界的人选择离婚的原因总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一:离婚理由排行前三
1)明目张胆的出轨行为,尤其是妻子的出轨,是夫妻双方闹离婚的最常见理由。
2)有一方婚后不孕不育,或者拒绝生育后代。
3)丈夫家暴,脾气暴烈。
二:经济越来越独立
在我们越来越提倡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时候,我们的离婚率和不婚率开始飙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在男女双方都不需要彼此依赖以求生存的地方,糟糕的婚姻随时都可能结束,因为人类最早的结合,就是为了强大自身或家族的力量,可以对抗外侵。
如果两人的结合不能达到1+1>2的情况,或者出现1+1<2时,人们会本能的选择放下包袱,自己轻松上阵,然后选择更强的合作人。
许多文化中都能见到这种经济自立与离婚率之间的关联,个人经济独立带来的是离家出走的自由。
一个人结婚可不是为了在这辈子剩下的时间里郁郁寡欢,对此世人基本同意,只要男女有条件分手,婚姻不幸的夫妻往往都会这么做。
要是夫妻需要相互依靠才能更好的生活,那么离婚率自然就会低得多。
追溯我们的农耕时代,务农的夫妻只有彼此扶持才能活得下去,生活在农场里的农妇要考丈夫的体力,搬走石块,砍伐树木和犁地;而丈夫这需要妻子播种,除草,采摘,清理和存储蔬果,地要两人一起种才行。
更重要的是,谁选择出走,谁就得净身出户,从事农业的男女一辈子与土地为伴,被牢牢捆绑在一起,只与一个地域固定的乡亲亲戚来往,鉴于上述的生态条件,离婚时行不通的。
而工业革命改变了这种男女之间的经济关系,之后,离婚率就随之上升了。
在长期男权为主导的社会结构中,大部分男人都更倾向于一位给自己洗衣做饭,照顾一家老小的女人,而抛弃一个会赚钱的老婆。
而那些越来越自主的职业女性比起那些连一顿晚饭都要靠男人提供的女人来说,往往更无法忍受婚姻的不如意。
三:离婚之痒
我们常说婚姻七年之痒是一个时限,然而有数据显示,原来并不是什么七年之痒,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三年或四年之痒,就连莎士比亚也在婚后三到四年的时候抛弃了斯特拉福德的妻子,去伦敦追求事业了。
为什么是三四年呢?因为城市里的适婚女性一般是在22-25岁左右,男性在24-27岁左右,三四年之后,女人25岁-29岁左右是离婚高发期,男人30岁-34岁是高发期,随着人们变老,离婚率也开始降低。
这看似很奇怪,人变老了,或者孩子慢慢长大,读书或者成人了,夫妻怎么反倒不会彼此厌倦,互相嫌弃了呢?
我们从年龄段来看,或许能找出一些答案,在离婚高发期的年龄段为“奔三”和三十出头,这个年龄段是男女生育力最强的时期,就算离了婚,还有机会再续良缘,生育子女。
还有一个原因是婚后三到四年是人类传统的生育间隔期,也就是说,一般婚后生过孩子的人,要间隔三到四年再生育下一胎。
所以选择离婚的人内在一定会有一种意识,离的时间越早,以后的机会还多,离的时间越晚,机会越少,年龄是致命的限制。
把七年之痒缩短为三到四年的人类繁殖周期,这或许是一种生物学的现象。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我们从深陷情网到从新追逐的过程,真的是因为感情变了吗?如果真的如科学家研究所说,再婚的男性可以挑选更年轻的老婆,然后生出健康的孩子,再婚的女性也有机会重新找一个更能保护并支持她的伴侣。
这些潜意识的行为是因为进化论还是为了获得更幸福的生活呢?可能都有吧,人类,始终是最复杂又智慧的生物,无论怎样,爱情千变万化的形式,终将注满我们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