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为何不能像高考一样从高分依次录取?为何不取消复试?

文/十八木

“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用心书写教育。” 【本文选自十八木之《读研》系列文章】

研究生招生为什么不能像高考一样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要搞什么复试,让家长考生担惊受怕焦虑难眠?!一位考研学生家长这样吐槽道。

估计很多考研家长都有类似的疑问,如果研究生招生像高考一样,直接按照初试成绩从高往低录取,多么简单直接的,为什么要多一道复试环节?!

实际上,这样的疑问,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因为对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认知不清楚所导致。我们首先来看看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区别之处。

【本科生教育】

现在的大学教育可以认为是属于基础性的高等教育,学生在大学阶段主要还是“教与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量的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在课堂上听讲,也就是说还是像中学一样,以老师“教”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只是“教”的内容更加广泛,实践教学环节更多,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宽。到了大三大四后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依然是大专业方向的课程,也依然是老师在“教”,学生被动式学习。

因为大学阶段会制定一个比较庞大的课程学习体系,所以总体上讲,大学教育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大多数情况下,培养的是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这个阶段偏重于学习能力。在大学阶段,各种课程学习成绩很重要,每年的奖学金也主要用于奖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则属于真正的专业教育!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三年的学习中,不再有像本科阶段一样繁重的课程学习任务,专业课程学习要求的学分很少,一般都只需要学习不到一年的专业课程,而且这些专业课针对的领域都比较具体,基本上都和研究方向有紧密联系。另外的两年或两年多的时间都是用来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

研究生阶段需要培养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主动创新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当研究生遇到一个专业问题时,需要具备有良好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在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明确研究方向的专业科研型人才!

这个阶段学习能力是基础,更重创新能力!所以,研究生阶段课程成绩不再是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更加强调科研成果的获得!

【研究生复试的重要性】

以上介绍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区别,各位应该可以看出这两个阶段教育的不同之处了。

在复试时,设计的复试环节,充分考虑到考生的综合素质展现机会,例如复试时一开始的自我介绍(一般都是英文或其他语种),不仅仅是展示英语能力,还要考察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综合表现、短时间内展现自己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复试时专业问题的回答,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更重要的考察学生是对专业的认知能力!复试中从进场到离场,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状态、细节、灵活应变等能力,对于资深的研究生导师来说,只需要那么十几分钟,大多数情况下,就可以看出八九不离十

所有的研究生导师,都希望招收到优秀的学生,如果你是研究生导师,应该也是一样的想法!研究生导师最害怕的是“高分低能”现象,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读研期间,不仅仅是学生难受度日如年,导师同样也会备受煎熬!

综上,读研究生不仅仅需要能在初试中考出好成绩,还需要学生有更好的综合素养,而复试环节正是导师们去发现学生这种综合素养的重要机会!所以,复试环节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用心书写教育,《大学往事》《读研》《读博》《访美日记》系列文章将陆续推出。欢迎关注十八木】

(本文原创,欢迎评论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