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东坑镇—谢氏宗祠(61)

2021年4月13日(星期二)上午,到常平镇海祺汽配城拜访商户,因为下午要到大朗镇华南汽配城,中午吃了便饭,便寻找周边的宗祠,在距离常平镇海祺汽配城2.7公里,找到了位于东莞市东坑镇新门楼村——谢氏宗祠。

谢氏宗祠地处村中心广场,与勷德谢公祠一墙之隔,一看这样的建筑格局,就知道谢氏先祖是大户人家,或者是有官位的人家。谢氏宗祠门联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东山是胄,淝水家声”,从对联得知谢姓的来源及身份。查阅资料得知,东山,指东山谢氏,谢安,后借指隐士﹑名流。胄,贵族,意思就是东山谢氏,贵族之家。

淝水,就是中国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段)击败前秦进攻的战役。东晋太元八年( 383 ),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敌。宰相谢安沉着指挥,令谢石、谢玄等率 8 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 。十一月 ,谢玄遣部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夜渡洛涧(今安徽洛河),大破秦军前哨,斩梁成等秦 将 10 名,歼敌1.5 万 。晋以劣势兵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又望八公山(在今安徽淮南西)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始有惧色。

谢玄针对秦军上下离心、各族士兵厌战的情况,及苻坚恃众轻敌又急于决战的心理,遣使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则想待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杀,于是下令稍退。然而秦军一退而不可复止,加以在襄阳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大喊秦兵败了,致秦军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大败秦军。溃兵逃跑时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谢玄乘胜收复洛阳、彭城等地。苻坚身中流矢,单骑而逃。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谢氏宗祠建于明朝万历(1573~1619)年间。为三间三进合院式式建筑布局,面阔12米,通深进32米,占地面积384平方米。祠坐西北向东南。大门上方以幼细红石镌刻“谢氏宗祠”。前门套左右包台,红石台基,祠内抬樑斗拱及主柱均用上等楠木雕琢制作而成。

宗祠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头门两侧设塾台,檐下彩绘壁画,木雕如意斗拱梁架精美细致。该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家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目前谢氏宗祠已经成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2002年12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