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玉石珍玩

俗话说 千样玛瑙万种玉

那些类玉而非的玉石更千姿百态

玛瑙 玉髓 水晶 紫晶 发晶  芙蓉石

松石 青金石 孔雀石 琥珀 蜜蜡 珊瑚

等等等等

这些玉石经过慧心巧手匠人的琢磨

变成了一件一件精美绝伦的珍宝

芙蓉石双耳三足炉

炉为芙蓉石制成,粉红色。上有紫檀镶白玉钮炉盖,下有红木秋葵叶形三足底座。清代的玉炉很多,但用芙蓉石制作的炉却极少,这是因为做炉需要较大块的料,而芙蓉石一般裂纹很多不宜使用。中国芙蓉石的产量小,颜色与质地亦欠佳。此件玉炉颜色艳丽,实属难得。

玛瑙茶盏

天然玛瑙制成,器底铊刻篆书“雍正年制”两行款。此器用于饮茶,为茶盏,原贮紫禁城乾清宫。清代前期,玉路不畅,玉料来源受阻,康熙、雍正朝时期治玉数量极少。但是雍正时期却出现了一批素雅精致的玛瑙器,多为光素的杯、盏、碗、盘等,这些器皿除款识外,不琢额外雕饰,充分利用玛瑙天然的纹理之类。清宫档案中还记载,雍正帝常命工匠对玛瑙器“随形式往薄里磨做”,体现了雍正帝对器物典雅素净的审美情趣。

明 玛瑙单螭耳杯

杯为花玛瑙质地,底部琢阴线“乾隆年制”四字隶书款。此杯的形制为明代的制式,雕琢技法为明代琢玉技法,款识应为清乾隆年间后刻。

玛瑙卧莲鸳鸯

白、褐双色玛瑙质。运用镂雕、巧作等技法将料中的白、褐两色分别进行圆雕,形成两只鸳鸯衔莲嬉戏的喜庆图案,下配荷叶形红木座。巧作,也称俏色,主要是利用材料本身的不同颜色进行加工。由于玛瑙自身具有丰富的纹理和色彩,施以巧作,更显独特魅力。

黄玛瑙瓜叶形笔掭

黄玛瑙质,卷边荷叶形,叶下花枝纵横,叶上托一小瓜,瓜开圆口,内空可盛水,置于书案上更显乖巧可爱。

水晶器物最难琢磨

因为完全透明 所以无遮无挡

必须规矩整齐 并且绝对对称

瓶素器皿更要壁厚一致内外抛光

宫中的水晶作品真是件件精绝

水晶天鸡尊

此天鸡尊利用水晶晶莹剔透的质感,运用了挖空、透雕、圆雕多种工艺手段,其效果清透灵动,光彩夺目。

水晶兕觥

觥水晶质,通体光素,底配以嵌银丝红木座。兕觥为古代酒器,主要见于青铜器。此件水晶兕觥的造型、纹饰都是仿造于古代青铜器,材料难得,雕琢精美,为清代中期乾隆时仿古器物之珍品。

青金石御制诗山子

山子为青金石质,石色深蓝,山峰形。上刻隶书填金乾隆皇帝御制诗:“观象为乾数合阳,奇形古貌郁苍苍。摄山拟作香山唤,九老居然会会昌。”

青金石松泉人物山子

山子青金石质,石色深蓝并带有金星。清代宫廷制作的山形景观极多,但青金石的作品很少,特别是如此大块的原石,选料优良,色蓝如靛,不杂白石,雕刻精致,是清代乾隆时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

孔雀石盘

盘为绿色孔雀石制成,浅式,雕作荷叶形。盘内、外有阴刻和浅浮雕的叶脉纹。此盘孔雀石含有绿色的美丽花纹。其下以红木透雕的荷花枝为座。亮色的浅盘与暗色的木座搭配,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孔雀石是铜的表生矿物,因含铜量高,所以呈绿色或暗绿色,古时亦称之为“石绿”。因其颜色和它特有的同心圆状的花纹犹如孔雀美丽的尾羽,故而得名,也因此尤为珍贵。

孔雀石山水人物插屏

插屏为孔雀石制,长方形,片状,配木质插座。一面雕山水人物图。另一面山石林立,雕松、鹤及灵芝等图案。此插屏使用的孔雀石质地细密无孔,颜色鲜亮纯正,深浅不同的条带状纹理清晰夺目。工匠充分利用了上述特点,使一片郁郁葱葱、富有生机的山景跃然屏上。

珊瑚狮子

狮子红珊瑚质。圆雕,立式,三足着地,右前足抬起,头向左侧,双目圆睁,张口露齿,尾呈花枝状。其下配以镂雕山石状红木座。珊瑚是海中的珊瑚虫分泌出的石灰质骨骼堆积而形成的,呈枯干的树枝状。在古代,珊瑚与黄金同价,极受人们的珍视。

金星石 又叫金星玻璃

红楼梦中曾多次说到它

并提及它的外语音译 温都里纳

这是一种人造料器 创造于欧洲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才烧制成功

之所以把它归入玉石之列

因从它诞生起 就被当作玉石材料

使用玉石的加工方式琢磨成形

寿山石 青田石 昌化石 巴林石...

属于印石彩石类 也可算广义的玉石

主要区别就是硬度稍低 可用刀雕刻

而玉石 则必须通过琢磨方可成器

田黄石乾隆帝三联印

此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左正方形“乾隆宸翰”;中椭圆形“乐天”;右正方形“惟精惟一”。此三联玺在乾隆帝的印玺中备受青睐,之后诸帝亦十分珍视。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携出此印,且随身不离,1950年方将其交出,后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寿山石伏虎罗汉

罗汉面带微笑坐抚虎背,虎昂首匍匐于罗汉身侧,温顺可爱。罗汉之袍服刻画精美的莲花、凤鸟图案,线条细密流畅。右手所持之物已残缺不见。座底刻隶书“古闽周彬尚均氏制”八字款。周尚均,名彬,福建漳州人,因制石能传杨玉璇之妙,素有“周彬钮”之美誉。据文献记载,周彬曾于乾隆年间供职清宫造办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