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出现这,千万要小心了

紧急提醒:腿上出现这个东西,千万要小心了!

中医养生 2021.06.10  土豆微信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 667分享  2收藏  1赞  在看2

如何应对糖尿病足?日常可以这样做!

关爱您和家人健康 人卫健康 2024-05-09 06:29 北京    土豆微信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积极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常见症状的日常应对措施

●肢端麻木、刺痛  

观察四肢末端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变化、有无破溃、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疼痛的发作时间、性质、程度。

●肢端缺如、蚁行感  

若未破溃,建议养成每天泡脚的好习惯,建议每晚用38℃左右的温水泡脚后用吸水毛巾轻轻擦脚,注意擦干脚裂隙的残留水迹,尤其是脚趾间。可进行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等穴位。冬季取暖时应避免热水袋、电热器等直接接触皮肤,谨防烫伤,否则易引起感染。

●肢端感染

饮食清淡,戒烟限酒。感染严重的患者,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因压力增加而导致感染扩大;可以适当在床上进行活动,以舒展筋络、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居室内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注意感染处皮肤的清洁、干燥。已破溃的足部应避免泡脚,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肢端缺血坏死、截肢

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勿食用牛羊肉、海鲜等;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功能锻炼,若残肢皮肤压痛、发红或撕裂破溃,要及时就诊。在冬季,残肢要注意保暖,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若有切开排脓的情况,应密切观察脓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抗生素。保持关节的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

糖尿病足的中医保健小妙招

●中药泡洗

适合糖尿病足早期、0级患者。糖尿病足1级及以上、出现皮肤溃疡者,不宜进行中药泡洗。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及临床表现辨证分型,选择足浴方剂。糖尿病足分为3种类型,即气阴两虚、肌肤失养型,湿热阻络、热盛肉腐型,脾肾阳虚、寒凝血瘀型,临床以气阴两虚、肌肤失养型最为常见。一般气阴两虚、肌肤失养型患者,选择以桂枝、黄芪、生姜为主的桂枝姜参汤;足部发麻、刺痛者,可选桃仁、甘草、川芎等组成的桃甘川藤汤。

操作方法:药材加适量水煮沸,然后用小火煮15~20分钟,去药渣后倒入泡脚桶中,待药液温度降到38℃左右,将双足放入,并用浴巾盖于腿部,以遮盖腿膝及木桶口部为宜。一般药液温度在38℃左右,浸泡时间为15~20分钟,1个疗程为15天,注意浸泡过程中保持药液恒温,推荐使用恒温加热泡脚桶

●足部按摩

中药足浴后擦干双足,用厚的干毛巾将右足裹住保暖;在左足上涂抹介质,用轻(拇指指腹由足跟方向向足趾方向推按)、中(食指第1指间关节背侧按上述方向推按)、重(单食指扣拳法顶点按压)的手法检查心、脾反射区;若没有任何不适感,再按摩全足(顺序: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小腿部;手法:推、按、搓、揉、扣),按摩时间为30分钟,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提高免疫力,最终影响患病器官。

打开右足上包裹的毛巾,再将其包裹在左足上;在右足上涂抹介质,按上述方法进行按摩。需要注意的是,右足没有心、脾反射区,因此在按摩主要反射区时,改为按摩肝、胆反射区,手法采用单食指扣拳法,按摩时间也为30分钟。

做完足部按摩后,应饮一杯温开水,以利于代谢物的排出,按摩时间要选在饭后1小时以后。按摩的力度不宜过重,防止损伤骨膜;女性在妊娠期和月经期慎重按摩;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禁用足部按摩。

●穴位贴敷

可选取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避开皮肤破损处,首次贴敷时间为2小时,之后每天每次的贴敷时间为4小时。初次贴敷时,若贴敷部位出现红肿、瘙痒,应立即停止贴敷,瘙痒部位皮肤禁止搔抓。

糖尿病足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至关重要。除了饮食要清淡以外,还要忌食油腻、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具有益气、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山药等。

●情志指导

在治疗期间,糖尿病足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等多种不良情绪,此时可以多参加病友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和家人沟通,获得感情支持和陪伴;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起居指导

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物,做好足部自查和保护。选择合脚、宽松的鞋袜。冬季避免使用热水袋等直接暖足,以防烫伤。保持足部清洁,勤换鞋袜,避免感染,洗脚后及时涂擦润滑剂。

●运动指导

养成良好运动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运动前选好舒适的鞋袜非常重要,袜子以棉质、透气性好为佳,鞋以宽松、舒适的运动鞋为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并发症的增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脚部神经感觉障碍,此时可以多穿浅色袜子,若有足部破溃,可以尽早发现。

截肢后的患者也可通过按摩患肢皮肤来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目的,或进行功能锻炼,每天3~4次,每次10~20分钟,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肌收缩运动等,并根据不同的截肢平面,做好各关节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屈曲挛缩。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锻炼,可增加残端皮肤的耐磨性,身体康复后可尽早装上义肢并下地慢步行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