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转折的类型

一得客绝句转折的类型(上)从写作步骤看,绝句章法有所谓起承转合,而从写作内容看,应该关注的是意象由此及彼,逐层推进的问题。通常每一首绝句会包括两组意象,一二句为一组,三四句为另一组。这两组意象之间,就存在如何联系、如何转变的问题。无联系则彼此割裂;无转变则缺乏深度。高明的作者善于在前一组意象中埋藏着后一组意象的因子,使后一组意象虽然具有全新的、不同于前一组的内涵,却仍然与前一组意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准备通过现有的作品,去揣摩作者的为诗之道。当前急于弄清的是绝句内容的转折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形式,并且是否可以把这些形式化繁为简,让我们能够以简驭繁,提高鉴赏能力。就我们的见闻所及,发现绝句的首尾两联可以全是写景的,也可以全是抒情的,当然不少绝句又是首联写景,而尾联抒情的。但作为转句,它所承接的只有两种句子,或承写景之句而转,或承抒情之句而转。因此,可以把绝句的转折之句分为承景而转与承情而转两大类。第一类可简称为承景转,第二类可简称为承情转。承景转的转折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明联式,二是暗联式。所谓“明联”,就是转句与前面的句子有明显的联系,可以从两者所用的词语,或字面的意义上看得出来。而“暗联”则与此相反,转句与前面的句子没有明显的联系。如果从转句与前两句的用语或含义里都找不到二者联系的迹象,但凭借共同表达统一的主题这种关系而仍然能够实现转折,这就是暗联的特殊之处了。下面先分析承景转的明联和暗联。一、明联式的承景转(转句与前面的句子有明显的联系)①王维的五绝《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前两句从正面写幽静,后两句从反面写幽静,即以动写静。转句“月出惊山鸟”,其中的“月出”,用的是与次句的“夜”相关的词语;“惊山鸟”则引发下句“时鸣春涧中”。三四句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②赵嘏的七绝《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头两句写登楼所见,水天一色,空阔无边,但内心却感觉空虚。转句“同来望月人何处”,其中的“望月”在词语上照应了次句的“月光如水”;“同来人何处”引出了下句“风景依稀似去年”,因为“物是人非”,加重了对人的思念。③王昌龄的七绝《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头两句说的是琵琶声总是旧别情。但战士的边愁是复杂的,作者以结句“高高秋月照长城”来表达。长城绵亘起伏,天上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战士对此,会生出什么感想?是见月思家的乡愁?是捍卫山河的豪情?也许都有。转句“撩乱边愁听不尽”,其中的“撩乱边愁”照应前两句的“换新声”、“旧别情”,彼此含义相关;“听不尽”引出下句,即“听不尽”的“边愁”正如结句所隐含的义蕴那样难以穷尽。④张籍的七绝《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头两句见秋风而想家乡,欲作家书而思绪万千,已一般反映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转句“复恐匆匆说不尽”,其中的“说不尽”照应次句的“意万重”,彼此所用词语相关;“复恐匆匆”则引出下句“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表现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⑤雍陶的七绝《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头两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的对比,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转句“疑是水仙梳洗处”,其描绘的对象承前省略,即指洞庭君山,这也意味着二者词语相关;“疑”字则引出了下句:“一螺青黛镜中心”。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象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于是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⑥王安石《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前两句说,天气由半阴半晴,变为浓阴欲雨,不仅晚云在低首徘徊,诗人也在低首徘徊。后两句诗人放眼远望,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忽见千帆隐映来”中,视野豁然开通。转句“青山缭绕疑无路”,其中的“青山缭绕”与次句的“晚云低徊”词语上有照应;“疑无路”埋伏着变化的可能性,为结句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此诗首尾两联的意境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似。⑦苏轼的七绝《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一二句说,雨过天晴,月光如水,为生活奔波的人都已散尽,把美好的月夜留给了“野人”(作者当时有职无权,逍遥散淡,故自称“野人”)。此时诗人被贬黄州,但他仍在观赏自然之美,享受清静之乐。转句“莫嫌荦确坡头路”,其中的“荦确坡头路”照应第一句的“东坡”;“莫嫌”表达了一种情感态度,为引出后一句作了情感铺垫。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更表达了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⑧杜耒的七绝《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一二句写主人寒夜烹茶待客,壶水沸腾、火焰跳跃,也让人感受到人物的高涨热情。三四句写品茶的环境,伴随有窗前的月色和飘香的梅花,便使得品茶的兴致,顿时倍佳于往日。转句“寻常一样窗前月”,其中的“月”与首句的“夜”,词语相关,作了照应,同时也自然触发了它与梅花互相映衬的联想,从而催生了结句“才有梅花便不同”。⑨王闿运的七绝《晓上空泠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前两句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转句“惯行不解愁风水”。其中的“风”照应第一句的“猎猎南风”,“水”照应第二句的“上空泠”,都是彼此词语相关;“愁”照应“五更牵缆上空泠”,逆水而上,意味着行船的艰难。“惯行不解”表达了诗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为引出下句“只卧听”作了感情铺垫。结句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绝句转折的类型(中)二、暗联式的承景转(转句与前面的句子没有明显的联系)暗联式承景转,转句与前边的句子缺乏明显的联系,指的是没有在所用词语或字面含义上彼此照应,但不等于转句与前边的句子没有联系。一般来说,当转句与前边的句子缺乏明显联系的时候,转句仍然是作为表达主题的必要部分而存在的,即是说,转句与前边的句子仍然具有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①杜甫的七绝《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首句写江间月夜美景,次句写夜里江边泊舟,营造了宁静安谧的氛围。转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其中的“宿鹭联拳静”又连带引出“跳鱼拔刺鸣”。“宿鹭”的呼吸声、“跳鱼”的“拔刺鸣”,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声破静,愈见其静。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传神。洋溢着诗人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②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前两句写作者欣赏傍晚的夕阳和江水,后两句写作者欣赏夜间的特殊景物。转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其中的 “可怜”之“夜”引出下句“露似真珠月似弓”。“九月初三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相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流溢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③皇甫松的七绝《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一二句写的是采莲女子喜欢上英俊少年而任凭小船漂流的情景,三四句进一步写采莲女的大胆调情举动。转句“无端隔水抛莲子”,其中的“隔水抛莲子”引发了下句“遥被人知半日羞”。诗的后半把少女情窦初开的表情与动作描写得维妙维肖。④李华的七绝《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作者站立宜阳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野草丛生,昔日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现在变成山泉无人汲引灌溉,任其“东流复向西”了。头两句写眼前观感,后两句写内心沉痛。转句“芳树无人花自落”,自然引出结句“春山一路鸟空啼”,因为这 “芳树”的“花自落”与“芳树”的“鸟空啼”,都是出现在“春山一路”之上。这“春山一路”,今天的“花自落”、“鸟空啼”,表明了它过去原是山花烂熳,鸟语宛转而且吸引众多游人的地方,现时却荒凉冷落,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骚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反映了在安史之乱中,大好山河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山水胜地的今昔两重天。⑤陆龟蒙的七绝《新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渤海岸在经年累月的涨潮落潮声中,逐渐淤垒起一线沙堤,堤内形成了一片沙滩荒地,这是首句所写;次句接着说想抽税的官家比海鸥更快地知道了这个地方。为了揭露官家无孔不入的搜刮手段,作者便由此进一步推想,蓬莱仙境也会遭到官家搜刮,只是烟涛微茫难找寻罢了。怎样从官家对沙滩荒地的搜刮转到官家也会对蓬莱仙境的搜刮呢?转句“蓬莱有路教人到”,其中的“蓬莱”是诗人所能想到的假设之地。“有路教人到”引出结句“年年税紫芝”。这种推想结果,似乎纯属荒唐戏谑之谈。但在这荒唐戏谑的外壳中却包含着严峻的历史真实──官家搜刮的触须确实无处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赋税的净土乐园。有力批判了封建官府对农民的赋税剥削。⑥杜牧的七绝《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诗人杜牧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光,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成此诗篇。上半首写了溪桥落日、柳影轻烟,景色略带暗淡,情调略带感伤。这是为了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环境气氛。三、四两句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含恨相倚以及回过头来背着西风的痛苦之状。转句“多少绿荷相倚恨”直接引发绿荷的另一动态,即结句“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之“恨”源自作者之恨。杜牧是一个有抱负有能力的人,却不幸生活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笔下,连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⑦白居易的五绝《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诗可说是邀请老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辞。一二句说已经备好了新的酒、红的炉,大约该摆到桌上了吧;后两句更洋溢着主人邀客的盛情,那种渴望与友人把酒共醉的诚意,应该是被邀者所无法拒绝的。转句“晚来天欲雪”,作为友人必须前来共饮的重要理由而出现,也自然引发了结句的询问“能饮一杯无”?⑧曾公亮的七绝《宿甘露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作者为北宋名臣,曾举荐王安石一同担任宰相。这是他旅宿甘露寺的感怀之作。前两句写的是:看云气缭绕身旁,千峰仿佛前来亲近;听脚下松涛卷过,万壑似乎低首哀鸣。这已体现了胸襟气慨的不同凡响。转句“要看银山拍天浪”直接引出了结句的“开窗放入大江来”。“开窗”是更为开阔的胸襟,“放入”是更加豪迈的气慨。在观照诗人的胸襟和气概中,体悟到诗人对生命自由的歌颂和对人生境界的升华。⑨刘攽的七绝《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作者字贡父,北宋著名学者。此诗前二句写雨后池上的静态美。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表现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垂杨舞”及 “万点声”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转句“东风忽起垂杨舞”,其中的“东风忽起”与前两句的“一雨”、“池塘”、“水面”、“明镜”互相配合,形成动与静的对比关系,而“垂杨舞”则参与造成了结句的“荷心万点声”。⑩吴嘉纪的七绝《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明末清初曾出现一位著名的盐民诗人,他就是号称布衣诗人的吴嘉纪。此诗便是他反映盐民苦难生活的作品之一。一二句写“白头灶户”在“低草房”、“烈火旁”从事煮盐的重体力劳动。三四句转出烈日下乘凉这样怵目惊心的一幕。转句“走出门前炎日里”,是前面句子的自然延续,其中的“炎日里”又引出结句“偷闲一刻是乘凉”。本来灶前熬盐的温度就很高了,离开灶火,应该到清凉的地方去休息,但诗句却一反常态,到门前烈日下去闲散片刻。这种行为其实也不反常,因为烈日下比灶火前反而阴凉得多。这反衬出盐民苦难的深重,给读者带来了震心撼魄的冲击力。绝句转折的类型(下)下面再分析情转类的明联和暗联。一、明联式的承情转(转句与前面的句子有明显的联系)①韩琮的七绝《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韩琮,于唐宣宗时曾为湖南观察使,此诗是他送别友人之作。开头两句,写绿暗红稀之时友人失意出京,自己一时百感交集,是一般的常情。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听到此水便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提醒友人看清时世,善待自己,排解忧愁。这又是特别的友情。转句“行人莫听宫前水”。其中的“宫前水”与前句的“古今情”含义相关,不过前者具体,后者抽象,即由虚转实;再由“莫听”将“宫前水”转出“流水无情”之意作为结句,抒发了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慨情怀,即又由实转到了虚。②戴复古的七绝《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戴复古一生以布衣的身份游历四方。当时,南宋小朝庭偏安江南一隅,以淮水为界,中原则沦陷敌手。作者登浮远堂下瞰时,已感到江流万里,愁也万里;而北望时,看到淮水以北山河破碎,更加难受。转句“最苦无山遮望眼”。其中“无山遮望眼”是前两句的“下瞰大江流”、“堂前万里愁”的隐含前提,彼此意义相关;而“最苦”又引出了下句“淮南极目尽神州”。诗人一反常人登高而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表达了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抒发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情感。③龚自珍的七绝《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指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年作者四十八岁,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离京返杭。此诗是作者被迫离京时所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人,更是离别朝廷。作者从小就在北京读书,又在北京考中进士做官,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的理想所在。开头两句,离别的愁绪和解脱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夕阳斜晖,又有广阔天涯。但基调偏于失落。这是诗人当时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转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其中“落红”照应了前两句,但是这种照应比较特殊。即前两句是虚,是表述一种无奈、惆怅的情感,现把这种情感比喻成“凋落”的“红花”。换句话说,前两句是虚的情感流露,那么转句在这里就出现一个用比喻概括的实在的对象词语来照应。“不是无情物”则再由比喻而成的“落红”转到情感表达,为下句“无私关爱”的情感作了铺垫。④黄景仁的七绝《癸巳除夕偶成之一》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外物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第一二句说,更深漏迟之时,只听见千家笑语,但诗人依稀感觉,危机即将来临,盛世即将衰退。三四句诗人想告诉读者,这是他认真思考时世的结论,而非危言耸听。转句“悄立市桥人不识”,其中的“人不识”,主要是针对首句的“千家笑语”来说的,他敏锐地感觉到世事殆将有变的征兆,深以众人尚懵然不觉为苦;而“悄立市桥”又导致了结句的出现:“一星如月看多时”。“一星如月”,可理解为由一星而见满月(见微知著)的意思。诗人不幸英年(享年36岁)早逝,他去世后不到50年即爆发了鸦片战争。二、暗联式的承情转(转句与前面的句子没有明显的联系)①高适的七绝《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首句点明他独在异乡,思家难免,次句自问此时何以尤甚;后二句和盘托出地说明原因。转句为“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二字与次句的“客心何事”互相关连,客心所念之事正在故乡;而“今夜思千里”又连带触发结句“明朝又一年”的感慨。此诗动人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之凄置于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的时间流逝的临界点上,使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阻隔彼此对照,收到增其一倍的效果。此外,不直说自己思念亲人,反说亲人在思念自己,也显得曲折委婉,耐人寻味。②杜牧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头两句写出了作者不忍分离的复杂心情:别筵上,相对无言,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这是因为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充分表情达意;想强颜欢笑,使所爱释怀,又由于太多情,而“笑不成”。这些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后两句转上另一巧妙构思,借助蜡烛来表达诗人不忍分离的心意。转句“蜡烛有心还惜别”,“蜡烛”与“酒樽”都是话别筵席上的必备之物,由此及彼,这转句与前句就存在顺次关系了,而这“蜡烛”,既然“有心”像作者一样“惜别”,它当然就会如同结句所说“替人垂泪到天明”了。诗人把蜡烛拟人化,使难舍之情,更得到有力的表现。③汪元量的七绝《湖州歌其六》: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元军进入临安,宋恭帝赵显和太后等被俘北去,作为宫廷琴师的汪元量也随行,亲身体验了亡国的痛苦。此诗叙述了作者北行途中寻望故国而不可见的心情。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故作者称为“四百州”。一二句写北行时不停地望,望天上烟云、江中流水,都像自已的痛苦遭遇一样没有尽头;后两句则写一直望到夕阳西下、寒鸦归巢,一直望遍南宋的半壁江山。不管怎样望,曾经如此强大的国家再也寻找不到了。转句 “夕阳一片寒鸦外”,其中“夕阳一片”与前两句的“烟云不尽头”和“东去水悠悠”互相关联,各自表达了共同的“愁绪”,而转句写了“望”的时间之长,又自然引出“望”的空间之广的结句“目断东西四百州”。全诗充分表达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④袁枚的五绝《苔之一》: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作者为清朝著名诗人,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此诗头两句着眼全体,提出物种各不相同,应该各适其适。后两句着眼个别,认为青苔不懂斜阳,不足为怪。怎样从第一层意思转上第二层意思呢?转句“青苔问红叶”,其中的“青苔”即作者要说的特例;自当紧接上句而存在;至于“问红叶”便引发了表示答案的结句“何物是斜阳”。此诗提出,也许青苔永远不会明白斜阳的艳丽是怎么回事,但生命各有精彩,人们不妨既欣赏牡丹的热闹非凡,也珍视青苔的安然自在。作品在极简淡的勾画中,蕴含了对自然生命多样品性的赞美。

(0)

相关推荐

  • 七绝·迎客松 [绝句] 作者:jxwhb

    七绝·迎客松 长青不老展雄枝, 赢得骚人入画诗. 屹立山峰迎远客, 挺胸昂首显英姿. 九七来客原玉松:      高巍凛毅挺青枝, 沐雨霜侵写意诗. 唯有苍桑随日月, 山南山北展雄姿.

  •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画石·刘商

    <画石>   [中唐·刘商·七绝]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哪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 <画石>,诗人刘商是诗人,更是一位画家.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更是一首托物 ...

  • 山东东阿 | 秦士军:绝句八首

    绝句八首 秦士军 七绝 蓝星公益诗苑开课有感 四月春阳暖,蓝星公益课, 宣扬美善真,古韵唱新乐. 七绝 蓝星诗苑再学习 笔耕诗岸十余年,未有佳文见纸端, 半百老翁甘伏枥,蓝星补板自心安. 七绝 自叹年 ...

  • 绝句的深层转折

    绝句的深层转折 一得客 深层转折是相对于表层转折而言的.从诗句的字面上便能看出所转与上句的联系,这种转折,就属于表层的:与此不同,当读者从诗句所用的词语上,不能一下子了解所转与上句的联系时,这样的转折 ...

  • 旅界专研 | 文旅企业类型的再划分与战略再定位(下篇)

    编者按:随着原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成立新的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及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的创建,国有旅游景区门票下降政策的普遍实施,叠加宏观经济下行.资本市场去杠杆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 ...

  • 一江春水 | 魏文强春日绝句百首

    ▲ 魏文强,江西豫章人 西安美院書法碩士生 ▲▼   一江春水集序 辛丑春日,文强作絶句百首,皆温穩蓄健.凡作詩者,若非塞鬱極念,必無切沉之語,是其百首以哀婉之思,發深雋之響,三卷各描鱗爪,以其內情為 ...

  • 2021年大转折到来,每个人的命运都将巨变!

    我们都知道,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非常激烈. 在以前的黑暗蛮荒时期,资本要想撬开海外市场,最主要通过战争手段,直接暴力打开别国市场,获得关税和通商最惠国待遇: 到了近代,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粗暴玩法 ...

  • 苏东坡最“厉害”的一首诗,正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句

    遇见更多古典诗词 大家都知道大文豪苏轼,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心胸豁达,才高八斗,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名篇,让人过目不忘,高山仰止,苏东坡的诗词我们都背过很多,在这些诗 ...

  • 明茨伯格认为成功组织的5种结构类型

    金融服务公司以严格的程序和严格的控制系统而闻名,大型组织合并以实现"协同效应",但有时也会将部门划分为多个独立更敏捷的公司.为什么这些组织如此不同? 之所以如此多样化,是因为组织的 ...

  • 陈兴良新作品:网络犯罪的类型及其司法认定

    作者:陈兴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法治研究杂志社微信公号,原文载<法治研究>2021年第3期. <法治研究>系浙江省政法委主管.浙江省法学会主办,cssci ...

  • 组织常见的5种“敬业”员工类型

    进步型的组织越来越关注于改进他们的人才管理策略,以有效地管理多世代人聚合在一起的员工,从而在数字化时代保持竞争力.这个举措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组织拥有更多敬业的员工,确保员工在保持绩效方面的内在动力是超越 ...

  • 古人绝句百首

    清风拂柳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出现于六朝时期,成熟于唐代,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 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