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三大战役是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
相关推荐
-
刘备与袁绍都在大败后抑郁而亡,而曹操在大败后为何还能重整旗鼓
东汉末年的三国历史,一直是我们众多历史爱好者所津津乐道的.笔者之前做过一个小实验,同时找了二十位关系还不错的粉丝,并问他们最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每个人可以说三个.从事后得出的结果来看,笔者本人 ...
-
三国著名的三大战役,为何都是强者一方失败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在战略上战胜方都能够从全局进行分析,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如赤壁之战,孙权一方对曹操大军进行细解,并没有被 ...
-
孙权在三国“三大战役”的表现:虽然没有直接表现,但都获得胜利
在汉末有'三大战役'的说法,分别是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场战役几乎贯穿了建安初年到末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被认为是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三场战役,所以被称呼为三国'三大战役'.在 ...
-
《三国演义》火攻故事:诸葛亮是放火最多、造成伤亡最大的纵火犯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浪漫壮阔的时代,但对于当时的人民而言,却是人间炼狱,黑暗悲惨.桓帝永寿3年(157年),人口564.87万,刘备称帝(221年)时下降到90万,人口减少了98.3%.战乱频繁,兵火 ...
-
历代职官表之三东汉职官表、东汉官制剖面表
历代职官表之三东汉职官表.东汉官制剖面表
-
东汉末年,董卓篡夺大权后,杀害了哪些大臣?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朝廷从此名存实亡.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入都城讨伐十常侍.在 ...
-
三国历史人物——鲁肃(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 ...
-
三国历史人物——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董卓(?年-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公元189年率兵入京城洛阳,擅行废立,独断专权.后被关东诸路军赶出洛阳,临行时,火烧洛阳,盗掘陵墓,使洛阳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 ...
-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罗贯中却只写三国?被遗忘的那国有何秘密?
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开了历史小说之先河,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单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讲,<三国演义>能当得起"第一才子书"之称. 不过站在历史的角度来 ...
-
东汉末年分三国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无能,对内纵容宦官与外戚乱政,对外卖官鬻爵,剥削百姓.外加边疆战事不断,国内灾害频发,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的爆发对东汉的统治打击很大,为了平息叛乱,军政合一的州牧 ...
-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在几番争斗之后,总算形成了魏蜀吴三个政权,不得不说,刘备和曹操的发家史还是比较励志的,袁绍.董卓.袁术等人,没一个势力不比他们庞大的,但是曹操等人还真就凭借自己的领袖魅力 ...
-
刘备为何不直接自称汉高祖刘邦之后?为何非要蹭中山靖王的名气?|刘彻|东汉末年
<三国演义>之中个人介绍我们最为熟悉的一句话除去我乃常山赵子龙之外,应该就是刘备的我乃中山靖王之后了,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刘备的伪忠去质疑刘备的身份到底是不是属实,既然他的身份属实,又为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