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挖出“水瓢”,却当厨具用了15年,专家花8块收走,如今值1亿
相关推荐
-
被当作水瓢的文物,8块钱被博物馆收购,22字铭文让它成为国宝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北的一位农民在地里干活,突然挖到了一个老物件.不光在当时,现在我们看到这件物品,也一定会把它当作水瓢.于是,这位农民物尽其用,还真的就拿回去当水瓢用,而且一用就是十多年.直到进入八 ...
-
1968年,河北省保定市满城镇守陵村外,...
1968年,河北省保定市满城镇守陵村外,村民老李在田里开荒地的时候,挖到了一个沾满泥土的废铁,由于好奇,于是老李就把这个东西捡了起来,然后带回了家. 回到家以后,老李把这个沾满泥土的废铁清洗干净以后发 ...
-
老农挖出微型“金冠”,底径仅4.2厘米,专家:技艺不输金翼善冠
古代封建王权统治下,其实是最为讲究等级制度的,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恪守礼法,稍有不慎就可能大祸临头,比如皇族的人,他们的穿衣佩戴制度都是高于其他人的,而当官的自然是高于平民老百姓和商贾. 大家应该在影视 ...
-
1995年,山西老农挖出一物,专家说终于破解白起坑杀40万赵军之谜
白起,我们很多都了解,他是战国时期清朝当之无愧的战神,当年长平一战,白起可以说响彻天际,他下令活活坑杀了40万赵军战俘,因为这件事情,白起威名显赫,但同样找过对白起那是恨之入骨,恨不得能活寡了他,后来 ...
-
老农挖出一张人脸瓶子,距今5千多年,专家:这是国宝,必须上交
文物是隶属于国家的,虽然我们可能有时候会意外得到一件文物,但是千万不能随意拿出去贩卖,这可是犯法的行为,要主动上交给国家,这样不仅能获得金钱上的奖励,还会得到荣誉证书,一本荣誉证书有时候往往比金钱还要 ...
-
台州老农挖出明朝巡抚墓,清理出100多件文物,专家:不下于10亿
在古代很多官员都非常重视墓葬文化,有权势地位的官员都会为自己提前修建墓地,墓地的规模越大代表着今后家族的运气越旺盛. 然而有一些廉洁清正的官员,却不在乎这些事情,他们宁可用修造古墓的巨资造福当地百姓, ...
-
老农挖出一古砖,以为是块铜牌,被专家用500块征走
说起古墓,它不仅是历代古人死后安放遗体的载体,也是古代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1974年一位朱姓老汉在南京江宁县将军山附近开荒时,无意间挖出一块古砖,因为砖体过于新奇,所以引起了朱老的兴趣. 在他的一番 ...
-
老农挖出一国宝,无偿上交反被冤枉,为自证清白苦寻真相20年
安徽博物馆有一藏品双龙金香囊,它除了是装饰品外,还是个艺术品,为专家研究宋代金饰提供了证据. 时间追溯到1955年,安徽有位村民正在挖土时,意外挖到了它,虽说老农不了解其真正的价值,但还是决定上交给当 ...
-
老农挖出11斤金箔,半年后少3斤:丢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缩水了
奇妙的世界,总是在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衣料可能缩水,身价也会缩水,市值当然也有缩水的时候!如果说用黄金锤炼而成的金箔也缩水,这样的事,你告诉我,我是不信的!然而,这种看似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却真实地在 ...
-
1951年,四川老农挖出一大型红军墓碑,碑面党徽倒悬,这有何玄机
1951年,通江县一农民老伯在水田劳作时,挖出一大型的红军墓碑,墓碑上一枚倒悬的党徽格外显眼,墓碑从何而来,又为何被深埋地下迟迟不见天日呢? 1932年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转移到达陕西南部汉 ...
-
考古挖出失传古籍, 实为商代《归藏易》, 专家: 要改写历史
说到易经,很多人想到的是<周易>,事实上<周易>只是易经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为除了这本流行于历朝历代的<周易>之外,我国上古三代还有其余两本<易>,也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