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起点回到“起点”

泛娱乐顶尖自媒体 只说真话和笑话

犀牛娱乐原创

文|胖部编辑|夏添

2002年,成立半年后的起点中文网开始进入用户爆发式增长,创业团队当时还租着服务器,六位创始人白天得各自上班,手攥着一个大流量却不知道怎么变现。

2003年,起点正式上线收费阅读系统。

没人看好。吴文辉回忆,当时所有其他同行网站都不看好起点,认为必死无疑。甚至作者们也是如此,随时随地都会催着要钱,总觉得一眼看不见起点就倒闭了。想不到几年后,付费阅读成为网络文学行业进入商业化的底层逻辑。

2021年5月15日,起点19岁,依然是付费阅读领域的龙头厂牌。有趣的是,19年后,曾经被起点取代的免费模式,又成为市占率更高的网文商业形态。虽然其中的逻辑天差地别,一些共性因素却是殊途同归。

起点又见到了在“起点”时的老对手。只是起点不再一样,对手也不再一样,整个互联网大环境更是不同。对于坚持付费的起点,免费阅读成为一个熟悉的对手带来的新挑战。再一次走上付费与免费的岔路口,19岁的起点会改变曾经的选择吗?

起点=付费

2009年韩寒被一家中文网站骗了,在他的作品点击下载接近一万的时候数据被突然清零。他在博客上写道:“在中国,唯独起点中文网支付给我网络连载的费用。”

在世纪初大约十年时间里,网文市场可谓草莽横行,各种网站上盗版资源乱飞,头部作品常见擦边球题材,作者与网站劳资纠纷不断……彼时,刚刚从榕树下和天涯社区的“兴趣创作”时代走出来的网文作家们,是市场上的弱势群体。

虽然和其他早期平台一样不乏问题,但起点成为那个时代笑到最后的平台,就在于能保证作家收入。2003年,网文作家千字2分;而一年后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20元,作家规模2万人。

付费阅读从起点起步,也成为起点在发展过程中最典型的标签。

十几年过去,起点已经打造出了一整套成熟的付费阅读系统,将网文阅读和消费带入粉丝文化时代。这套系统的落脚点就在于培养读者的消费习惯,把读者从盗版书那里夺回来。

无论是与作家互动的段评、本章说,还是书友圈、角色圈、兴趣圈等“兴趣社交”功能,都成为拉动用户活性、提升归属感和付费欲望的新路径。2019年吴文辉在一次演讲中透露,段评功能在阅文上线后,段评用户的付费率比沉默用户提高了10%;在平台级别的361个兴趣圈中,最大的兴趣圈有30万用户。

所以不难理解起点以及后来的阅文集团对作家们的吸引,这套系统能帮助作家们保证营收。而反过来说,作家们的聚集,也成为起点从一众网站中起飞的核心优势。

就在此前不久,阅文最新公布的2021年“白金大神”名单,总人数已然增长至444位,已经出现了天瑞说符这样的95后新生力量。根据《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2020年阅文作者人数增长近百万,其中90后乃至95后创作者的占比近八成。

起点的生态就是根植于付费体系建立起来的。正因如此,在免费阅读模式逐渐崛起的当下,以起点为代表的付费阅读平台正在感受到压力。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20年12月,免费网文App月活用户规模1.44亿,较上年同期的1.18亿增长了22%,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同期,付费阅读APP月活用户从2.53亿降至2.19亿,下滑13.7%。

时隔19年,免费阅读卷土重来,其实和曾经的竞争优势是一致的,依然是读者消费欲望低。QuestMobile数据显示,在18岁以下和36岁以上的年龄段,以及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分布中,免费阅读较付费阅读比例更高。

面对熟悉的新对手,起点正在打响一场似曾相识的战役。

从在线阅读到IP开发

多个战场上的“付费VS免费”

4月底,抖音宣布联手番茄小说开启短剧新番计划。类似短视频平台牵手网文平台的模式,近年来还有去年9月快手短剧与米读的合作,免费阅读平台的原创热门小说IP改编成微短剧内容,在短视频平台露出。

短视频凭借高流量和对下沉市场的打通,成为相关网文平台进行推广的首选,如疯读小说、连尚读书、七猫小说等免费阅读平台也先后推出一系列微短剧内容,吸引用户从追剧到追书。截止去年年底,米读平台原创小说改编的微短剧,已有22部登陆快手短视频平台,播出量达306集,累计播放量超过15亿。

随着短视频平台先后拿出真金白银和平台头部资源支持微短剧开发,这成为免费网文补全“广告+IP”营收结构的路径。相对于长视频平台在过去几年中打造的“长视频平台+大IP”的合作模式,“短视频平台+免费网文IP”成为新时期的“穷人版”新组合,但同样不乏市场追捧和流量加成。

除了微短剧开发,免费网文在获取流量方面也还有多方面思路。比如番茄小说长期通过今日头条和抖音进行引流;七猫小说则通过影视综合作投放品牌广告,在《向往的生活》等多档热门影视综中投放中插广告和贴片广告。

《向往的生活》第四季剧照

但如果结合阅文集团近年来的用户数据看,其在免费阅读发轫的2019年后,MAU两年内分别是2.19亿和2.29亿,2020年还同比增长了4.2%;付费用户也从980万增长至10.2万,每名付费用户平均每月收入从25.3元提升至34.7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