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欧亚草原考古与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关推荐
-
“铁幕”时代下封锁的军事禁区,有着怎样的史前文明?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位于欧洲和亚洲自然分界的乌拉尔地区,传统上认为充满了游牧和战争的"蛮荒之地","铁幕"时代下封锁的军事禁区,这种隔绝影响了包括考古学在内 ...
-
推崇三星堆?殷墟怎么想
这些天,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刷了屏,但有多少人知道,今年不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考古学100周年纪念.自1921年北洋政府主持挖掘仰韶文化开始,中国田野考古已经走过了100年艰辛而又辉煌 ...
-
郭物| 欧亚草原东部的考古发现与斯基泰的早期历史文化
斯基泰(Scythians,中文亦曾译作西徐亚人.斯奇提亚人)是公元前7世纪至前3世纪活跃一时的著名游牧民族.公元前3世纪,萨尔马泰人的兴起逼迫斯基泰西移,至公元3世纪后半叶最终为哥特人灭亡[1].斯 ...
-
从石峁遗址的石人看龙山时代中国北方同欧亚草原的交流|石峁遗址|奥库涅夫文化|北方|欧亚|考古学|时代...
从石峁遗址的石人看龙山时代中国北方同欧亚草原的交流发布时间:2013-04-1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郭 物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石峁遗址于1976年被发现,之后几年,考古专 ...
-
精选一组有趣的地图;欧亚草原是世界第一大草原
一,2018年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GDP总额,即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二,公元3世纪左右已经存在的国家政权,并且2018年人均GDP又超过了1 ...
-
赵志军:小麦东传与欧亚草原通道
▲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 众所周知,小麦起源于西亚,后传入中国,并逐步地取代粟和黍两种小米成为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但是,小麦是何时传入中国的?通过那条途径传入中国的 ...
-
《东北亚与欧亚草原考古学译丛》总序
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和考古学发展的自身需要,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次设立了国外著名考古学著作的翻译项目.我们在申报中,原本提出考古学理论与周边邻国考 ...
-
《读书》新刊 | 王鹏:中国青铜时代的欧亚草原背景
编者按 "最早的中国"及由其开启的辉煌的青铜时代,是东亚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此时东亚以西的内陆草原地带也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公元前四千纪末至前二千纪末,草原畜牧 ...
-
薛延陀帝国:建立在欧亚草原上的步兵强权,最终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引言:薛延陀帝国,昙花一现的草原步兵强权.薛延陀帝国是发源于欧亚草原的国家,和繁荣发达的唐朝是同一个时期.众所周知,草原上的部落和国家的人们,一般善于骑射,骁勇善战.但是薛延陀帝国不一样,它训练出的步 ...
-
【考古札记】韩建业:“丝绸之路”的前身:“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彩陶之路"从公元前4千纪一直延续至前1千纪,其 ...
-
青藏高原东北部考古新发现 力证古今人类演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
10月30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等2项重要考古成果. 会议现场 白石崖溶洞发现丹尼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