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涵畫苑| 元 · 倪瓒作品欣赏(二)

元 · 倪瓒《六君子图》
立轴 纸本 水墨 61.9x33.3厘米
收藏:上海博物馆藏

《六君子图》局部1
倪瓒题款原文:
庐山甫①每见辄求作画。至正②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③出此纸苦征④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老师⑤见之必大笑也。
【注释】
①庐山甫:元代书画收藏家,倪瓒友,曾收藏倪瓒、张雨等人作品。
②至正: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起1341年,讫1370年。
③篝灯:置灯于笼中,即“打着灯笼”
④征:索求
⑤大痴老师:即黄公望。黄公望自号“大痴道人”
【参考译文】
庐山甫每次一见到我,就请我为他作画。至正五年的四月八日,我正在弓河之上行船,庐山甫竟然打着灯笼,拿出这张纸,向我苦苦求画。当时我已经很犯困,只得勉强答应了他。大痴老师看到这幅画,一定会大笑的。
细品倪瓒题款,觉趣味盎然。
倪瓒说庐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还“簧灯出此纸苦征”,似抱怨庐山甫这家伙死皮赖脸,实老友间的戏谑。同时,我们可以想见,倪瓒平日里定是如闲云野鹤,似不系之舟,故即便朋友也难以捕捉其行踪;我们也可以感知,倪迂作画,通常“聊以自娱”而已,绝少应承他人之请。我们应该感谢庐山甫“篝灯苦征”的涎皮,否则,哪有《六君子图》传世?从后两句可推想,当时在交谈中,庐山甫或许提到了会把这幅画拿给黄公望看。这印证了黄公望、倪瓒两人相交甚深,有师生之谊的画史佳话。黄公望长倪瓒32岁。据说黄公望曾用10年时间为倪瓒画《江山胜览图》浅绛山水卷长2丈5尺,故倪瓒推崇之至,尊以为师。倪瓒说“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是谦逊语-大痴老师所笑者,是我瞌睡时表现出的拙劣画技;但也是戏谑语-一大痴老师所笑者,是我的窘态,我正困倦欲睡时,被人强拉起来,伸着懒腰,打着呵欠,勉强作画,实在很窘,无论谦逊还是戏谑,都折射出浓厚的师生之谊。

《六君子图》局部2
黄公望题诗:“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①.居然②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③无偏颇。-大痴赞云林画”《六君子图》因此得名。
【注释】
①坡陁:亦作“坡陀”,山势起伏貌。
②居然:安稳的样子。
③特立:突出地站立,挺立。
【简析】
黄公望的这首题诗,与倪瑷的自题形成呼应,有力地证明了一段画史佳话:黄公望、倪玛两人相交甚深,有师生之谊。自然,看到此画,大痴非但没有“大笑”,反而是“赞”。赞此画构思合度--近远互衬,宾主得宜,云山、秋水、古木相映。更赞此画借树喻人,手法高妙,意趣高远-这六株在碧水寒江边、在秋意萧索中而能安然自得、正直特立的嘉树,是元代正人君子们精神品格的写照,彰显着正直、高洁、傲岸、坚忍的人格力量。
“居然相对六君子”一句最值玩味。倪迂画作,嘉树常是主角。这些树,虽近乎干枯,但仍不失润泽;虽形销骨立,但韧性十足-确乎能安然自适。这些树,虽不成林,但绝不孤单。六树相对,犹如六位志趣相投的君子,相互勉励,聚合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大痴此诗,本是对倪瓒此画的解读,但它引领了人们对此画的深入理解,它使此画获“六君子图”之名,它促成了《六君子图》的千古流芳。所以说它是对此画的进一步创作,亦未尝不可,董其昌称此画是倪迂与大痴的“俱所创建”良有以也。

《六君子图》局部3

《六君子图》局部4

《六君子图》局部4
倪瓒诗书画三绝。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画山水意境幽深。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

《六君子图》局部5

《六君子图》局部5
倪瓒性情清高迂癖,不事俗务,一生不仕,后人常称之“倪迂”。明人搜辑的《云林遗事》中说:一次他留客住宿,夜里听到咳嗽声,次日一早就命人仔细寻觅,有无痰迹。仆人找不到,假说痰吐在窗外梧桐树叶上,他就叫赶快把叶剪下,丢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还有一传说:“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曾差人拿了绢请他作画,随送重金。倪瓒大怒,撕绢退钱。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时,偶遇张士信,被一顿痛打。倪瓒被打时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何故,他答:“一出声便俗!”。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六君子图》局部6
《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主体部分是坡上的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疏密掩映,姿势挺拔。绘远山、湖水、丘石。中间占据着画面大部分空间的空白处,似云、似雾、又似水,体现出深远幽静的气韵。用笔简洁疏放,枯而见润,气象萧疏,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简净清淡的画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六君子图》局部7
此图作于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时倪瓒年四十五岁,画幅中还有元黄公望、朽木居士、赵觐、钱云等人题诗。诗塘中有明人董其昌题识,裱边有明人王铎,清人周寿昌、许乃普、陈荣等题跋或观款。

《六君子图》局部8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