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急遽减少
巴西亚马逊雨林2020年4月遭砍伐面积为405.6平方公里,比2019年4月增加将近64%;3月遭砍伐面积为326平方公里,高于2019年3月的251平方公里。此外,数据还显示,今年前4个月被砍伐的雨林面积达1202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增长55%。
除了被恣意砍伐,亚马逊雨林还遭受森林火灾、非法侵占、开辟以及人为毁坏,各种因素叠加起来,致使近些年来亚马逊雨林面积急遽减少。有生态学家表示:“(亚马逊)形势很不乐观,这里的情况已到了最后的行动时刻”。
雨林正在走向消亡
亚马逊热带雨林(Amazon Rain Forest)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占地550万平方公里。亚马逊雨林横跨8个国家: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苏里南以及圭亚那,其森林面积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20%左右,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
数据显示,亚马逊雨林每年可以将约20亿吨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全球总氧气量的20%左右是由亚马逊雨林产生的。因此,亚马逊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这里雨量充沛,加上安第斯山脉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每年有大部分时间为洪水淹没。亚马逊河流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这里蕴藏着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其中许多科学上至今尚无记载。
亚马逊雨林异常宽广,而且连绵不断。亚马逊河流域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东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宽320公里)延伸到低地与安地斯山脉山麓丘陵相接处,形成一条林带,逐渐拓宽至1,900公里。从巴西马瑙斯附近的一座监测塔俯瞰亚马逊雨林,只见郁郁葱葱的树冠向前延伸,仿佛一片无尽的绿色海洋。“这里是一个富饶而又健康的生态系统,但这仅是表象”。有生态学家指出,实际上,这片坐拥16000种不同树木的雨林正在慢慢消亡。
亚马逊雨林是绿色天堂,这里森林茂密,树木高耸,似乎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材资源,于是,各国竞相大面积砍伐树木。自1970年后的40余年间,盗采乱伐现象已使近76.3万平方公里的亚马逊雨林消失殆尽,其面积相当于大约两个德国。专家们说,亚马逊地区毁林速度惊人,平均每8秒就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在那里消失。到目前为止,这个“地球之肺”已经被人类砍掉了40%以上。这引起了巴西以及国际环保组织的密切关注。亚马逊流域60%的热带雨林位于巴西境内,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力,巴西热带雨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森林覆盖率已从原来的80%减少到目前的58%。
科学家表示,森林砍伐和火灾,再加上气候变化,或让地球上最大的雨林无可挽回地走向消亡。就目前来看,由于森林被砍伐,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导致亚马逊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并产生旱灾、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警告说,如果毁林事态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久的将来,亚马逊将空留其名。
雨林面积何以快速减少
“造成森林大面积减少的原因首先是近年来大量移民涌入亚马逊地区,造成农业耕地紧缺。”专家们说。过去数十年来,亚马逊外围地区毁林造田现象十分普遍,再加上非法伐木、过度放牧,以及开采石油等资源,导致其面积快速减少。
就巴西来看,20世纪60年代,巴西迅速增长的人口定居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各主要地区,为了生存,他们伐林取木或开辟牧场及农田。在意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后,90年代,巴西政府及各国际组织开始致力保护部分雨林免遭人们侵占、开辟和毁坏,但效果并不明显。2000年代,巴西曾因使雨林损失速度显著放缓而受到称赞,但是在巴西出现政治动乱和经济衰退后,这个速度又上升了。去年,巴西的森林砍伐面积猛增30%左右,达到近1万平方公里,为十年内最大规模。即使今年新冠状疫情严重之时,当地盗伐林木事件依然有增无减。亚马逊环境研究所所长André Guimares表示,非法砍伐森林的人员无处不在,他们不会老老实实呆在家中隔离,反而偷偷跑去砍树。无奈,巴西政府只好向亚马逊地区派遣军队,希望加强热带雨林的保护。总统博索纳罗在演讲中说,亚马逊雨林对巴西的历史和领土以及巴西人的身份认同都有重要意义,在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课题上是不可估量的财富。
其次,人为或自然因素引发的大火也使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去年8月,亚马逊雨林在全球社交网站上火了。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调侃:因为这片被誉为“地球之肺”的雨林真的“着火了”。
2019年8月,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波及巴西、秘鲁与玻利维亚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专家指出,不同于草原和森林自然起火,潮湿的亚马逊雨林起火大都是由人为造成。为占用更多土地用于放牧或耕种,当地人砍伐雨林,并通过燃烧树干、树枝、树叶等清理现场,而燃烧留下的草木灰烬则成为滋养土地的养料。因此,农民们就经常通过放火来给自己的土地增肥,牧民们则焚烧、砍伐林地来修建和扩大自己的养牛场。
那么,亚马逊雨林是否经常遭遇火灾呢?资料记载:1998年6月起,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开始按月统计巴西境内森林着火点,亚马逊雨林也在观测范围内,而观测结果就是:亚马逊雨林年年月月都发生着火事件。其中最低纪录在1999年4月,当月着火点70处;最高纪录在2007年9月,当月着火点逾73000处。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的数据,巴西2019年至今森林着火点累计达76720处,较去年同期上涨85%,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亚马逊地区。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保护生态让位于发展经济,造成亚马逊热带雨林大面积减少。对于去年亚马逊雨林着火的原因,巴西环境部长萨列斯说,“都怪天气太干太热,风又在吹。”面对各方责难,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则表示,很多非政府组织才是幕后黑手,因为政府不投钱,所以,“他们就蓄意放火,以吸引外媒关注。他们这样做,意在给政府施压”。然而,环境学家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自然因素以及非政府组织蓄意放火并不足以解释频繁的雨林火灾事故,“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政府只看经济效益,置环保于不顾”。
兼顾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向来是诸多国家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巴西经济停滞不前,通胀水平始终居高不下。要振兴经济,是否该拿雨林作为交换?巴西政府经过一番权衡之后,环保最终给发展经济让位。2019年新年第二天,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上任后的第一项政策便是放松政府在亚马逊雨林保护方面的管理,为潜在的农牧业发展和伐木业扫清障碍。当地媒体报道,去年11月,巴西政府取消了禁止在亚马逊雨林种植甘蔗的十年禁令。此外,一项专门监管在原住民土地上挖矿和石油勘探的法案不久将递交至巴西国会。法案一旦通过,大量在原住民社区管理下保存良好的森林或将受到威胁。
经济低迷衰退是“病灶”所在,批评人士指出,亚马逊雨林大火正是巴西环保让位经济结出的恶果。
“情况已经刻不容缓”
“地球之肺”现状不容乐观,火灾和人类正在慢慢“侵蚀”着亚马逊的躯体。关注亚马逊雨林的人士表示,一旦“地球之肺”被过度砍伐、用来种庄稼或饲养牲畜来供应海外市场,全球环境将受到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气候方面。
如前文所述,亚马逊雨林产生很多氧气,雨林对保持地球的气候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亚马逊雨林除了每年产生氧气外,还容纳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它的二氧化碳保有量在1000亿吨左右。但是,由于树木被砍伐和火灾,雨林吸收二氧化碳和排出氧气的能力都降低了,而且一些原本在密林中的二氧化碳也被释放到了大气中。所有这一切都在迫使植被发生变化。2018年,一项研究报告称,最喜潮湿的树木(如热带豆科印加豆属)正在死亡;而那些适应了较干旱气候的树木,如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则繁荣生长。
亚马逊热带雨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具有相当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亚马逊植被的减少直接减少了南美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降雨,“随着雨林面积的减小,温室效应必然会加剧。”在过去50年里,亚马逊热带雨林部分区域的旱季从4个月延长到将近5个月。从2005年起,这里已经发生了3次严重干旱。据新华社报道,巴西东南部2014年遭受了严重干旱。巴西研究人员认为,“由于非法采矿和其他因素,亚马逊雨林大面积消失,这可能是干旱的导火索”。
形势日益严峻。“如果当前的树木死亡率再持续10-15年,那么亚马逊雨林的南部将变成一片稀树草原。”圣保罗大学的气候研究人员Carlos Nobre如此告诉《自然》。“对于了解、热爱和研究亚马逊流域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巴西圣保罗大学的考古学家Eduardo Góes Neves说。
面对严峻局面,反对乱砍滥伐森林的呼声日渐强烈。环保人士指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养护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旱涝灾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毁林将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我们不能停止亚马逊森林的砍伐,以及相关的火灾,那么地球之肺将不复存在。”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呼吁,亚马逊必须受到保护。今年1月,巴西政府宣布建立亚马逊委员会(Amazon Council),并称该机构将“协调涉及亚马逊雨林地区保护、防卫和可持续开发的活动”。“情况已经刻不容缓,”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生态学家Adriane Esquivel Muelbert说,“我们有能力解决问题,但我们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