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藤》中的秦放,告诉你一个识人的重要原则

文丨萱小蕾、图丨网络
|”不是正常人“的司藤就是坏人吗?
电视剧《司藤》中的小男孩瓦房,第一次见到司藤就很怕她。
他将她称为外星人,对她的认知来自年轻的师傅。所以他觉得司藤会吃人,还问秦放为什么不怕?
秦放解释说:“人与人相处不能只看表面,她没有那么坏,人与人即便相处都未必知道如何,没有相处就定善恶,那就太草率了。”
秦放能有这样的识人原则,说明他不是一个有偏见的人,同时也不是一个会给人贴标签的人。
司藤是什么呢?是一个奇怪的族群,也的确不能算是“普通的人”,而且秦放还亲眼看到她从土地里“长”出来,像一个树藤子一般。
而且她的威力也是巨大的,首先她复活了秦放,秦放从山上跌下去时,胸口被插出一个大洞,这样显然是没办法活的。
但是因为他的血唤醒了“沉封”的司藤,司藤便顺利又救了他。任何正常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会吓得走不动路。
当然,秦放最初也是怕的,同时也是懵的,所以想要离司藤远一点,逃离她。
只可惜他发现离司藤稍微远一点,自己就会变得骨瘦如柴像骷髅一般。
也就是说他现在的生命靠的是司藤滋养,若是离开她,就没办法继续活了。
看起来他是被迫留在司藤身边,但是相处了几天就发现,司藤并不可怕,也不见得就是坏人,更没有吃人的意图和行为。
反而是长得又美又可爱,虽然有些“无理取闹”,其实也都跟坏和恶没一点关系。
|识人需要相处去辨别
所以秦放才会给小男孩瓦房如此解释,瓦房是不是能理解我们不管,但这话用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如果一直被灌输一个理念,就一直以为那是真的。
比如小时候大人说:“窗外有野猫,不敢哭闹,不听话会被抓走。”当时多半是奏效的,以为真是如此。
长大后发现不听话也不会被野猫抓走,才会破除这个认知。而自己没有印证前,便以为是真的。
这类的例子随处可见,小男孩瓦房的认知,是师傅灌输的,他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和识别,所以先入为主。
或许有些时候,这样的“先见之明”对自己有帮助,比如说有人告诉你:“老虎和狼是会吃人的,千万不能跟他们遇上或靠近。”
将来有一天觉得会遇到这个东西,就会先避免,从而不受到伤害。
当然,这是说的某一个正确的认知。秦放所说的这个,重点在于“相处”,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轻易下结论。
|不经考证下结论是不负责任
比如有些人,在远近人们的口碑传闻中,不那么好听,或是不务正业,或是风流滥情之类的。
你若只是听人说,就信以为真,八成也是会出错的。或许有人觉得:无风不起浪。
可是有些人表面上给人的印象如此,真正跟他相处后,才能看出他的另一面或真面目。
他人口中的,只是他表现给人看的,或是有过许多让人误解的行为,却从不解释或掩饰。
还有些人误被当坏人,也未必是有人亲眼见到他做坏事,而是被栽赃陷害,或是被误会误解。
原本世事就是如此,亲耳听的也可能有错,亲眼见的也未必如实。
所以不经过多一点时间去了解考证就下结论,基本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轻易对人下定义的坏处
此外,轻易定义某个人,也容易因为错误的判断而失去某个本值得珍惜的人。
失去还是小事,可能只是徒留遗憾,但是因为定义错误而害了某个人,那可就需要一生去忏悔了。
当然,若只是觉得谁比较坏或不讨人喜欢,就远离他,就不来往,倒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有些人因为片面认识后、对某个人抱有偏见和恐惧,从而做出不利于那个人的选择或行为,从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悲剧。
比如被人利用,从而成为了害人的工具。
害人的过程中以为自己是在“为民除害”,或是在“拯救苍生”,结果发现自己只是伤害了无辜甚至还是极品好人。
|识人不能只看表相
所以,认识一个人,不要只听他人说,也不要只是看对方做了一件两件事。
而是要长时间去相处,甚至这个相处都需要很细腻很用心才能看清对方。就像有些人表面很不讨人喜欢、背地里却有颗天使般的心。
就像是从前那些“道上混”的土匪中,有些看起来是在抢钱,其实是在抢“坏人”的钱救济“穷苦人”。
总之,看人要全方位去看,有时还需要耐心和更长一点的时间。
否则有些人隐藏很深,明明你觉得是个坏家伙,其实是个好人,而那个你觉得很爱你的人、却有可能正在等待机会害你。
不轻易下结论,不随便轻信他人的好和坏,是我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也是不冤枉他人的一个基本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