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崇丹懋战役之检查

(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日)陈昌浩
本战役的特点
1.大金川的河水不能徒涉,两岸高山陡岩,大路在河边,桥梁关系重大,
粮食少。
2.大金川沿岸(如绥靖、崇化、丹巴)为刘文辉之一、二两旅共六个团;
懋功、抚边、达维、夹金山为杨森之二、三、四、七旅及第六旅一团;日隆
关、巴郎山为邓锡侯之特科一团。以上诸敌力颇弱,均为我军击败部队。
3.敌人粮食困难,士兵冻饿者群,斗志低落,极不愿与红军作战,许多
是受了红军革命影响。
因此本战役的特点,即是集我军的主力在标本式之河川、隘路、高山特
种地形中,与力量较弱之败敌作战,胜利本已操在未战之前。
本战役的检查
一、决战方面未能集中最优势兵力:无论在战略与战术上说来,“对于非决战方面宜配置牵制敌人所必需之最小限度兵力,对于决战方面宜常用优势之兵力与资材”是为战胜之要诀,又说“若以他地区之兵力供牺牲,即决战方面集中优势之兵力时,纵令全般之兵力非为优势亦得达到突破敌阵地之目的”(苏联野外教令)。可知战斗目的在求得胜利,而胜利之争取必决战方面,决战方面既己胜利,在非决战方面不战而胜;反之,决战方面不胜,在非决方面,虽胜亦无大补。这对现代红军尤属重要。当敌人以优势兵力进行“围剿”时,然其薄弱部分仍多,如果我们能于决战方面集中优势兵力,纵令全般兵力非为优势亦能战胜敌人,这是我们目前反“围剿”的战略及战术珍宝,此其一。
本战役计划不过为实现南下战略方针之初步,其主要任务还是造成天、芦、名、雅战役之基础。因此优势兵力之集中,不在于以本战役而在于以天、芦、名、雅战役为对象。而我最大兵力不早有集中,不但本战役计划不能完全实现,即第二步主要战役计划亦大受到牵制,而更不能成为优势,此其二。优势兵力只要任务、道路、粮食敌情允许,应集结与梯次行动。如分次集中,分割使用,前后隔离,其结果必然使决战方面不能成为优势。敌未集中前,我们不能彻底灭之,待我们兵力集中而敌人亦更加集中,结果仍不能成为优势,不是互相牵制(如此次战役计划),就是放弃主动(如初次与刘湘作战时),甚至有被敌各个击破的
危险,此其三。
隘路作战之原则在于秘密迅速,出敌不意,或乘胜追敌来抢
占要点,迅速进出隘路,先集结主力与敌决战,切勿使敌发觉有备,否则路
隘水隔,通过极难,此其四。本战役计划之最主要缺点即在于此。
当我们决定南下战略时,即应抽出最大兵力进攻,如按情况还可比现实
多抽十团兵力,而牵制方面(如阿坝、马塘方面),可用最小限度的兵力即
足。但开始未能如此做去,将大部有用兵力限于用度极小之地。即至主力出
动,本战役计划完成之后,仍不能抽到,始终使我们决战方面不能集中最大
兵力。不然,如果兵力稍多,则陈海松左支队二十七师方面再多两团,不但杨森四、
六、三旅一个跑不了,而乘胜跟溃敌南进,隘路取到,宝兴早下矣。其次,
就是已经集中之主力之一半(如右纵队)分离太远,与抢桥未成,陷于无用
之地者十余日,使左纵队分任全部任务,兵力分散,首先不能集全力灭杨、
刘;继之左纵队迟到九日,三十军受到牵制,夹金山无队跟追,敌早有备,
而我不能乘胜取宝兴。右纵队到时,敌已安全退却,隘路桥断路阻,进取天、
芦,即十倍难于前矣。不然,如果右纵队集结使用,或任务达到,乘胜直可
取宝兴。天全、芦山敌当未集中完备,进取之甚易,局面更不同矣。
此文缺时间,根据内容推断应为一九三五年十月。
二、指挥机动极不够:
机动就是适应各种情况,使战斗的各种形式(如攻击、防御、退却等)
临机应变适当配合的动作是也。机动的主要形式就是要秘密、迅速、坚决、
出敌不意,争取主动进攻敌人,即使敌人纵然发现我之行动,亦无应付之余
暇,而遭受我不可避免之打击。
尤其是在我们现时特种地形与敌我状况中,机动更属必要。高山隘路,
河川运动困难,大部队行动不易,主要是靠最前线首长以至于排、连、营级
干部之机断专行,能以最敏捷机巧手段,更顺利的独立的完成任务与扩张战
果,是为要快。
然而这次战役中指挥干部之机动性仍表现不够。虽然事先总部有过关于
特种战斗之指示(如山地,隘路,河川等等),各部均有会议之教育,以至
实地演习之准备,可是由于过去阵地战斗之传统指挥关系中形成了上级代替
下级与下级依赖上级,加之干部提拔太快,战术知议之薄弱,使指近上之机
动不能达到应有程度。检查此次战役动作中可以看出:
(一)渡河动作:
首先是抢占桥梁,这完全是依赖最前线部队之无上的机动,要以迅速秘
密的行动,出敌不意去抢占到手,不致使敌或当地反动破坏,并且要轻装与
技术的准备,以便虽使敌人破坏亦能迅速恢复。八十九师之抢占喇嘛寺桥与
卡垭桥的成功,使三十军大部能迅速攻占懋功,打开战局,是能善于机动之
好例。七十四团之抢占观音菩萨河桥之失败,是不能机动之恶果。二十七师
能跟敌追击,抢到官寨、达维木桥,使懋功、达维之敌被我截断,造成南进
之胜利前提。而 4 军动作迟缓,未能跟敌追击,使丹巴桥梁破坏,不能早日
占领丹巴,纵敌脱逃。
其次是渡河动作,主要是靠机动的偷渡,与不得已时实行灵巧的抢渡,
这必依赖于布置之周密,动作之灵敏(如侦察渡河点,主渡佯渡之配合,渡
河之技术准备,渡河之次序,火力之分布,渡河后之强攻,占要点,扩张战
果等)。四军过党坝河时之机动成功,而七十四团渡观音菩萨河之不机动而
失败,致使前者能开进取绥、丹之胜利,后者则遗误整个战役计划,这是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