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胁痛

国医大师路志正:木土和合汤治胁痛

国医大师路志正经验方木土和合汤有疏肝解郁,理脾和中功效。主治肝脾失和的胁痛,来源于小柴胡汤和四逆散。由党参12克,柴胡12克,黄芩8克,佛手10克,郁金12克,炒枳实12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组成。小柴胡汤中柴、芩并用,可疏利枢机;柴、芩与姜、夏又成辛开苦降,可宣畅三焦;再配参、枣、草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剂。四逆散用柴胡疏肝利胆、透达阳郁,枳实降胃导滞、行气散结,二者一升一降,运转枢机,透达阳气;芍药平肝养营,甘草补中益气,二者一柔一缓,调和肝脾。四味相伍,使邪去郁开,气血调畅,清阳得升,四逆自愈。本证虽为邪陷少阴,阳郁不达,而治从肝考,乃因肝木条达,主疏泄气机之故。后世疏肝诸方,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皆是从本方发展变化而来。

路志正从临床经验出发,将二方合一,加佛手、郁金疏肝解郁,理气和中,而佛手和郁金亦可单独熬粥以作食疗,药性平和,不伤正气。

临床加减:肝木横逆、乘犯中焦戊己土,致肝脾不和证或肝气犯胃证,路志正统称之为木土失和,两证均属木旺乘土,均可出现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等肝郁气滞表现,但因脾胃各有不同生理功能,肝木犯脾土与胃土的临床症状又各有不同。脾主运化,其气主升,因此肝脾不和证除见肝气郁结表现外,兼见腹胀、泄泻等脾运失健之症状;胃主受纳,其气主降,而肝气犯胃证除肝气郁结的症状外,还常伴有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呕吐等胃气上逆的表现。此木土失和,在临床上或单独出现或与他病兼夹并见,必然应有通治之法以应对。

路志正临证中常说,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已能做到衣食无忧、生活优越、寒温得适,而与之相应的工作紧张、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欲望无边所带来的情志问题越来越多了,人们往往急躁易怒,忧思焦虑,时而怒气冲天、时而郁郁寡欢。由此肝气失于疏泄,横逆犯于脾胃,而成木土失和之肝气乘脾或肝气犯胃证。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西医所称之抑郁状态。临床应用木土和合汤治疗此类患者常获良效。

验案

李某,女,57岁。诉左胁刺痛,稍一岔气即发作,达5~6年之久。见噫气连作、频频欲吐,纳食则痛、气上冲胃则呕吐清水,气攻少腹,则得矢气痛止,渴不欲饮,夜卧需以枕压左胁,始能少寐,否则心烦欲吐,通宵难眠,至黎明方减轻,常烦热汗出。

望诊:面见浮华,目无神采,肌肉瘦削。

闻诊:语声低微少气,舌淡红无苔。

脉诊:左手微细欲绝,右沉细无力。

诊断:胁痛(肝郁气滞,脾胃失调)。

治则:和肝胆,调脾胃,降逆气。

方药:柴胡汤与四逆散加减:台党参、竹柴胡、清半夏、陈佛手、炒白术、杭白芍、炒枳壳、紫丹参、明郁金、生姜3片为引。2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药,脘痛大减,睡眠亦增。唯左胁攻刺隐痛,呕吐清水如故,舌淡无苔,脉左沉细濡、右沉弦,治疗以温中降逆,和肝调胃:川朴、佩兰后下、清半夏、茯苓、吴萸、草蔻仁后下、陈佛手、炒枳売、杭芍、川楝子、明郁金、醋香附、黄连。3剂,水煎服。

三诊:左胁攻刺隐痛大减,呕吐清水亦止,夜卧亦能左侧卧,唯左胁按之欲吐,胃脘仍时隐痛。舌红质淡,脉右沉弦,左细弱。予方药:党参、旋覆花(包)、赭石(先)、清半夏、吴萸、川连、草蔻仁、川楝子、郁金、杭芍、香附、瓦楞子粉包。2剂,水煎服。

四诊:服上药,呕吐清涎止,能两侧卧。胃脘痛未大作,唯一按左胁仍噫气欲呕,时心悸,不欲饮,舌质紫滞,苔已渐生,为胃气上布之征,左边白腻、右边淡白,脉左沉细、右沉而小弦,拟以温胆汤加味:党参、青竹茹、清半夏、茯苓、陈佛手、竹柴胡、炒白术、炒枳实、草蔻仁(后)、生牡蛎(先)、生甘草、生姜2片为引。10剂,水煎服。

五诊:诸症均减,左胁按之不再噫气作呕,食欲增,睡眠亦安。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唯时心悸。舌质红,苔淡白,脉左沉细,较前少有力,右沉弦。方药:青竹茹、清半夏、茯苓、陈佛手、炒白术、炒枳売、生牡蛎(先)、生甘草、越鞠保和丸(包)。

胁痛致病因素有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肝阴不足等。其病变主要在肝胆。临证所遇胁痛证,多有夹杂,难有单纯如书中所言,此例胁痛,历时5载,证属难调,木郁伤中土,脾胃升降失司,故路志正立足和肝胆,调脾胃,两条主线,取法工稳,堪称胁痛治法之范本。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维骏 高荣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你也可能感兴趣

  • 路志正亲授治疗疑难重症的4点注意事项

  • 焦树德、路志正论病情根源

  • 路志正:祛湿十二法

打赏

(0)

相关推荐

  • 一个妙方:金佛止痛丸

    这是一种内科胃脘痛,妇科痛经类成药. 可治胃脘气痛,月经痛,慢性浅表性胃炎引起的疼痛. 胃脘气痛,气属肝,肝气不舒,会使邻居胃的好日子受牵连,导致胃脘胀痛. 关于经痛,<医宗金鉴>指出:& ...

  • 妙用砂仁治奔豚——罗永佳教授医案

    奔豚,豚,即小猪.不是猪跑出来游荡,但又类似于乱跑的猪. 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证.由于气冲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 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 ...

  • 胆汁返流性胃炎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治验

      李某某 女42岁,2018年4月26日初诊.述胃病胃炎十余年,曾做胃镜检查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服奥美拉唑,或服雷尼替丁,阿莫西林有缓解.近期因情绪不好,生气而病情加重.胃脘不适,攻撑作痛,脘痛连肋, ...

  •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疏肝法歌括读

    肝气郁滞疏肝法,中医特色历来明: 木能疏土土荣木,曲直条达肝之性. 受气于心脉贵通,木火刑金肺遭损: 乙癸联系利阴窍,六腑宜通肝相应: 开窍于目罢极本,情怀不畅乃其因. 疏肝达郁必理气,甘缓辛散早载文 ...

  • 《家庭医疗》浅谈疏调气机的认识及疏调安胃方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

    特别提醒: 患者情况各有千秋,治疗应从实际出发,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照搬. 气别阴阳,以成天地.中医学的"元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黄帝内经·素问· ...

  • 杏林早报 | 肝郁的人,脾也不好!理气、和胃、化痰浊,用它一步到位

    洞庭秋思 音乐: 查阜西 - 大师·古琴 打开音乐,开启早报唠嗑的一天~ 01 肝郁 转眼间,已经是处暑的三候了.秋主收,大自然和身体的气机都在逐渐收敛,影响到肝气的升发,人容易肝郁,这也是" ...

  • 治疗脾胃病,可疏肝

    小编导读 五脏六腑之间关系密切,可相互影响,相互为病,脾胃病便常由肝木失调而引起.肝木失调,脾胃受之,临床症状虽重在脾胃,然其病机实在于肝,用疏调肝木法,使气和而顺,脾胃自安.临床通过疏调肝木,以调整 ...

  • 肝气郁滞型慢性胃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肝气郁滞型慢性胃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良方:佛手逍遥散 治疗档案: 王女士,47岁.胃脘痛间歇性发作9年. 1998年发病,先后几次做钡透诊为慢性胃炎,服用胃舒平.服止宁.甲氰咪呱等时 ...

  • 治胁痛证精选的药方

    治胁痛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胁痛病的症状,根据 ...

  • 治胁痛神方

    红花1.5克 粉草6克 大瓜蒌1个(重30-60克 连皮捣烂) 1剂而愈,真神方也. 来源:<经验丹方汇编>钱峻 注解: 胁痛:以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 ...

  • 『名医经验』滋水涵木治胁痛

    金某,男,47岁,2014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右胁下痛3个月.患者右胁下疼痛,时有头晕,两目干涩,口干咽燥,晨时口苦,每因劳累或情志不遂而疼痛加重.曾先后去过多家医院就诊,经查各项理化检查均正常 ...

  • 一个妙方,可治胁痛,吞酸、吐酸,一切肝病,仅需六味药!

    很多朋友跟毛毛姐反映:早晨起来老觉得嘴里发干.发苦,平时胃里还反酸,这是什么毛病? 其实,这三个症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症状,有这些症状提示你,自己的胃可能出问题了. 先看口苦.正常情况下,我们嘴巴里 ...

  • 『常用便方』治胁痛便方系列

    治胁痛便方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病.肋间神经痛等病.方1[组成]干姜1 份.香附2 份.[用法]共为细末,每次9 克,米汤服 ...

  • 治疗骨质增生的小效方,只有四味主药,还可加减治胁痛、顽固性头痛以及痹证疼痛等

    第 1721 期 作者 / 张文泰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 ...

  • 『中华秘方』胸胁结痛: 7.糯稻根鸡骨草治胁痛

    [处方名称]糯稻根鸡骨草治胁痛 [功能主治]滋阴,益气.用治肝炎发热.胁痛. [处方组成]糯稻根50克,鸡骨草25克,白糖适量. [辨证加减] [疗程疗效] [处方来源]偏方大全 [处方备注][制用法 ...

  • 『中华秘方』胸胁结痛: 2.猪肉鲜蘑汤治胁痛

    [处方名称]猪肉鲜蘑汤治胁痛 [功能主治]补肝肾.解痉痛.用治肝脾不和之胁痛. [处方组成]瘦猪肉150克,鲜蘑菇100克. [辨证加减] [疗程疗效] [处方来源]偏方大全 [处方备注][制用法] ...

  • 推气散治胁痛

    <医学心悟>推气散: ​枳壳 郁金 桂心 炙甘草 桔梗 陈皮 姜 枣 ​治右胁痛. ​原文说:"伤寒胁痛,属少阳经受邪,用小柴胡汤.杂症胁痛,左为肝气不和,用柴胡疏肝.七情郁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