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锭子流现在这么热,你了解古代银锭子吗?

  银锭铭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不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当时官银有委托银楼、银炉铸造的情况),都是官锭。另一类铭文为银楼、炉户、公司、银行吉语等银锭,属商银类。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银锭为私银类。目前私银锭只发现“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一人在西康分金炉铸造的几种不同规格的银锭。

  各个时期的银锭具有不同时代的风格,银锭始于汉代,汉代银锭一般呈圆形叫银饼,较为粗糙。唐代除继续沿用汉代圆形银饼外,开始出现长条形银锭。两宋时期银锭外形渐变,两边有束腰,正面四角翘起,两端呈弧形,称束腰型银锭,较唐代要宽厚。元代银锭与宋代大同小异,两端呈弧形,内侧東腰,中间内凹,周缘呈翘起状。明代银锭,出现双翅,而且较高,不大规整。到了清代银锭铸造较规范,边缘清晰,棱角分明,一改过去单一模式,形式更丰富多样。“银作局”“课税”“乐厂”“涪边商”等,在很多银锭上都能发现类似的文字标记,这些就是铭文,是指铸造银锭时铸造和錾刻在银锭上的文字,内容历代不尽相同,大体是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用途、成色、官员或工匠姓名等。般来说,铭文越多能说明的问题也越多,历史价值也越高,其市场成 交价也越高。因此,官铸比私铸的银锭具有更高的公信力,二者的收藏价格也相差甚远,官铸往往是私铸的两三倍,甚至更多。

  卖家从买家手里接过银锭,先通过上面的刻字和纹路,判断成色;然后拿出称秤,测出重量。最 后,依照买家所持银锭的成色、重量,换算成“纹银”重量,得出银子的实际价值。

  近年来明清银锭在拍卖场上大放异彩,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银锭赝品。由于明清银锭本身属于贵重金属,一般售价都很高,收藏者一旦上当,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收藏爱好者在决定投资明清银锭前应多看、多学习、多交流。

  银两有实银和虚银之分。虚银是指它作为价值符号或计帐单位。清初法定的纹银、咸丰年间出现的上海规元银、汉口的洋例银以及天津的行化银,都是作为通行的计算单位的虚银,但它们可以随时折合兑取实在的银两。此外,还有作为特定用途从而具有特定衡量标准的虚银,主要有用作官库收捐纳税标准的库平银(一两为37.31克)、用作征收进出口货物关税标准的关平银(一两约合37.68克)和用作征收漕粮折色的漕平银(一两约为36.66克)。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古代交通不便,形成了元宝造形的多样化,主要形状有马蹄形、马鞍形、砝码形、圆形、圆槽形、半圆形、圆锤形、椭圆形、方形、方槽形、条形、腰形等等。按其重量大体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大型多呈马蹄形和方槽形,重量在1800-1900克上下,成色在98%左右;中型多呈圆形和马蹄形,重量在300-400克上下,成色在98%左右;小型多呈椭圆形、方形、马鞍形和腰形,重量在160-200克上下,成色在95%左右。另外还有重量、成色不等的名种小锭。元宝面上铭文有:州名、银号名、银匠姓名、重量、年号、月份或地丁、茶课、盐课、海关、津贴、厘金、杂款、汇票、捐输等税银的印记。并有多种多样的喜庆吉语银,如福、禄、寿、禧、财等。

  近两年明清银锭价格的火速上浮,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和收藏者,也造成了银锭价格的极速飞涨。拍卖市场上一鸣惊人的清代“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五十两银锭以10.6万成 交,再次肯定了银锭“不差钱”的潜在价值。

(0)

相关推荐

  • 古代银锭子依然独领风 !

    白银通常被铸为"银锭".明清银锭以元宝为主,除镇库银外,最重的大元宝50两,其他较轻的小元宝,从20两.10两,乃至1两.1钱,各种重量皆有.除元宝外,依照不同样式,银锭在各地还有 ...

  • 银两艺术精品

    由于朝廷没有对银锭的具体形制做过规定,以至民间铸造的银锭,不仅形式多样,成色也是各异.古人发现,含银量大.成色好的白银,在铸造过程中会产生细密的纹路,因此将最 优质的流通白银,称为"纹银&q ...

  • 古代银锭子真品照片

    既然不同地方的银锭间,有如此大的差别,那在明清时期,拿银子吃饭.住店.买东西,自然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快捷地结账.找零. 清朝的银两多以马蹄形的元宝出现,故亦称为宝银.经过熔铸,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 ...

  • 银两是什么?为什么银两如此珍贵?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古代交通不便,形成了元宝造形的多样化,主要形状有马蹄形.马鞍形.砝码形.圆形.圆槽形.半圆形.圆锤形.椭圆形.方形.方槽形.条形.腰形等等.按其重量大体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 ...

  • 银两这么稀有

    [元宝],一种马蹄形的银锭,又称马蹄银;[宝银],每锭重五十两,多用于大额支付.每两抵用制钱一千文,每锭抵用制钱五十千文;[银锭],多铸成铤形或马蹄形,又称小元宝,一般重十两,也有铸成银方鏪的;[银锞 ...

  • 银锭哪儿可以辨别真伪

    清代以前的银锭铭文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件上海博物所藏嘉靖三十一年圆锭外,基本上都是阴文.清代及民国的银锭都是阳文,或许是在银锭成型.还未完全冷凝时砸刻上去的,文字一般没有变化,内容丰富,因地而异. 古代 ...

  • 银两如何鉴别真伪呢?银两有什么特征

    改造品改造品通常是在真银锭身上动手脚, 用各式各样的方法, 把普通的银锭改头换面或加工变成罕有的银锭, 以求鱼目混珠, 谋取暴利. 虽然被改造的银锭本身是真的, 但被改动以后便不再被认为是真银锭, 反 ...

  • 银两鉴定意见

    明清时期银锭,虽多省有铸造,但各省造形有彰可循.例如马蹄形银锭一般山东.山西.河北.新疆.吉林等,如果出现四川圆形省份,就要怀疑了!四川省的银锭,多是圆形,就是我们所说的馒头定,如果出现了马蹄形的标有 ...

  • “银两雅韵,大国传承”

    使用银锭进行交易时,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要辨认成色.其次要称重量.最 后,称量结束,各取所需,完成 交易.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看银锭的成色,银锭的成色不同价值也不同,成色高的银锭相应的 ...

  • 银锭鉴定知识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 ...

  • 银锭快速出手

    对用真白银制作的假锭,由于作假银锭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像老银锭一样生成天然的包浆,它的色泽看上去像刚出炉,火气很大,尤其是在底部和侧面.制假者都为了掩盖这一特征,往往在银锭身涂上一层化学药物,使银锭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