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随笔│文人的文气

“文”在甲骨文里面,其实是一个胸前有好多花纹的人挺胸站着,文字最早其实就是纹身。古代的人,他们把纹身的图案叫做“文”。

仔细想想,在远古或者说更早的时候,大家在山洞里唱歌、跳舞、画画,磨各种各样的玉珠子……当生存的危机都还时刻潜伏在周围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当然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是因为高兴、开心,但其实这也是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当个体认同这个孤独的时候,就会希望自己是特别的,希望能够与他人有一个区分。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分别的话,人跟人是一样的,也就不会有好奇去了解他人。

所以古人在身上纹身的时候,其实也是希望有人了解他。他发出声音告知,是为了寻求同类,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心理需求。当他找到同类的时候,因为大家有共性,于是就开始有人跟他一起开心,是一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快乐。

艾诗女士香水洗护,新享5折,散发你的魅力

广告

所以蔡邕在他的《笔论》里面说:“书者,散也。”这是一个舒展的动作,散的是怀抱。这就像远古的人在胸口画上纹身一样,他想告诉你的,是他皮肉下心里的所感所想。

这是“文”的本意。因此我们会喜欢文人,喜欢文气,都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有一个渴望找到同类的愿望。而文人这一套游戏,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一套暗号系统。

展开剩余70%

我记得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在人群中看到有一个女生穿了一条自己特别喜欢的裙子,而且是一条很小众的设计师品牌的裙子,就会彼此会心一笑。这就是一个暗号系统,文人也是这样的。比如你到一个朋友家里,可能你们是初次相识,然后他泡了一壶茶,这壶茶恰恰是你最喜欢的味道,那一瞬间你们之间的千山万水就没有了,这就是一个暗号系统,是一个求得同类的系统。就是那一刻,那一点令人心动的东西,是文人一代一代孜孜不倦,要“传灯”的东西。

在经历了过去这一百年的西学东渐以后,我们已经对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缺乏信心和比较本质的了解了。然后你会发现动不动批评别人,“你这是抄袭”。我想说董其昌画了那么多画,题了那么多仿这仿那的字,他是不是抄袭呢?比如在写《颜勤礼碑》,每一个人写的又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中国人认为的“生长性创新”,就是不断生长、衍生的创造力。

那这个创造力,必须建立在一个东西上面,就是定力。

耐力可能更偏重于时间的长度,而定力更偏重于质量,质量的完满叫定力。我觉得这就是世界的妙处,也是一个完满的模型。我们在憧憬自由、憧憬可能性、憧憬创造力的同时,恰恰也需要具备超长的耐力。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那些艺术家不羁的外表给骗了,我认识的每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或创作者,都是心思非常缜密且自律的人,否则他无法支撑跟自己较劲的漫长的一生。

有一个普鲁斯特问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卷,我做到里面一道题,问你最想复现历史上哪一个时刻?我最想复现历史的一刻,就是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起一枝花,下面只有他的学生大迦叶笑了,然后释迦牟尼佛就说,我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传给他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我最想看到的就是历史上的这一刻,因为在这一刻,他们之间一定有用文字无法表达的会心默契,一定要身临在现场才能够体会到。

同样的,一个文人隔着千年看到了一张墨迹,他和那个作者之间的会心也是一样的,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我在台北故宫看黄庭坚的《松风阁》,我真的觉得黄庭坚就站在我面前,就像一个帅哥令你心跳。太好看了,那个纸、那个墨闪闪发光。墨亮得就像他昨天刚刚写的一样,好像都没有干。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就是你能隔着千年感受到一颗活蹦乱跳的、真切的心和他的感情,这就是“文”的本质。

当然如果以看书多少和知识的总量来衡量的话,我们将来都会败给人工智能的,谁都看不过芯片,因此我们不能简单以读书多少作为文人的标准。而我觉得文人应该是那一群不管在什么样的外在条件下,都坚信心能转物,能够活出品质的人。大家仔细想想张岱、袁宏道、高濂,张岱当然是一个典型,他从最富足、最得意的少年到非常失意的晚年,其实是在用同一种态度活。像张充和先生,在日军轰炸,还能在防空洞里用小楷写姜夔的《白石道人词》,这个态度是文人的态度。也就是说,文人是那些你随便吃顿饭,他就能写出一首诗,你说那花草多难看,他扒拉几下给你插得特别美,这就是“文”,是文气。能把一切品质化,能提升有限生命时间里的质量,有这样的生活态度的,就是文人。

(作者为书画家)

本文刊于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转载请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

  • 文章的必要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你被人套上"文人"的紧箍咒后,你就不写东西也难了.在名利场里呆久了的文人,最无法忍受的就是"江郎才尽"这四个字.于是无论情愿还是不情愿,他 ...

  • 探学理 | 浙江非遗创刊号总第一期:历史视角下的当代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之路

    历史视角下的当代传统工艺 高质量发展之路 徐艺乙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民俗学家.翻译家 [摘要]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传统工艺一直保持着高质量发展,到了近代受机械工业化生产的冲击,被挤压到一个小众领域.只 ...

  • 这两口对暗号,看一次笑十天

    这两口对暗号,看一次笑十天

  • 论“文人砚”之“文气”“匠心”和“艺境”

    广告很多,精彩正文在最下方,请使劲向下滑动 诗书画砚,性情毕现! 松月山房鲁之揅,用匠心手作有味的文创器物,用器物承载传统的民族文化,用文化呈现艺术的生活方式.鲁之揅文房,一个文人文房文化雅集的地方! ...

  • 临沂砚味儿,琅琊文气,就在这里了!

    文 章 在 最 下 方 ! 留言 和 转发 划 到 最 下 方 ! 扫码关注 沂蒙那些人和事儿 讲述沂蒙故事 研究沂蒙文化 展现沂蒙风采 不求高深,但求有趣 不求广博,但求独特 本期文章 临沂砚味儿, ...

  • 纪晓岚书法对联,文气十足!

    111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 在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中,他的书法最文气!

    革命先驱--董必武 老一辈领导人中,董必武是很特别的一个,他是一个清末的秀才,又参加过辛亥革命,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具备"科学发展观&q ...

  • 大明两百多年:崇祯这朝瓷器最文气!

    古玩圈一直都很推崇"明三代"(永乐.宣德.成化)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一直以来"盛世出好瓷"的想法占着主流位置.近20年来,随着 ...

  • 沈周:承上启下,延续了文人绘画的气!(高清)

    明 沈周 垂钓 绢布 60X50.63 关于沈周,其实研究成果非常多,一方面是因为沈周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所开启的吴门画派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直至当代,在中国绘画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可 ...

  • 溥心畬花鸟:清新雅致,文气十足!(高清50幅)

    溥心畬(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满族,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 ...

  • 读《中央党校学习笔记》:信仰坚定 文气沛然

    偶读<中央党校学习笔记>(作者:李宜航),越读越有含英咀华之酣畅痛快!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作者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反复研读,读之愈多,思之愈深,信之愈笃:本书探寻思想火炬,追逐真理 ...

  • 大明两百多年:这朝瓷器最文气

    高端艺术品拍卖信息平台,古玩艺术品市场深度分析!可关注微信号:guwan1998 古玩圈一直都很推崇"明三代"(永乐.宣德.成化)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