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三)
相关推荐
-
长城、胡同、故宫、鸟巢......北京那些不可错过的名胜古迹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四大古都) 北京:崇祯帝自缢之处,一街之隔,"让我们荡起双桨" | 那么多高学历 ...
-
(散文)北京西郊好山好水好风光
(散文)北京西郊好山好水好风光 文|01一线 北京有最古老的皇城古迹,有星罗棋布的大小博物馆,有灯火通明的酒吧商业街,有古朴与现代交织融合的胡同文化.当然,北京还有很多让人陶醉的许多生态公园和山水风光 ...
-
吴蔚(北京):清代帝王的“散志澄怀”*[1]
摘要:本文所述清代帝王的"散志澄怀"是在皇家园林中,帝王.贵胄.词臣共同参与,诗文书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清代帝王在皇家园林中的散志澄怀无论从形式还是数量上看, ...
-
为了建造这所皇家园林,乾隆不惜打脸,如今才懂园中的美
在北京有这么一处园林,他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并且被评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可能有的朋友已经猜到了,它就是著名的颐和园. 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帝们是出了名的喜欢园林.北京现存的皇家 ...
-
考后大狂欢丨不能出北京的日子里,我们这样过寒假!
寒假提前来了,更长的假期本来应该开心,但是学校已经下了通知"非必要不出京",怎么安排孩子们的假期呢? 我们的答案很简单:走出户外吧!走冰.攀冰.CS.看故宫.逛园林.登长城.... ...
-
从圆明园中清漪园的耕织图,到清末颐和园的水操学堂 | 颐和园中的小众景点“耕织图”景区
第221篇 [心尧爱北京] 在颐和园众多的知名景点里,耕织图和水操学堂这里应该算是存在感不那么强的. 这里鲜有游客,基本都是来散步遛弯儿的大爷大妈.比起十七孔桥.长廊和佛香阁,耕织图景区清净得几乎不像 ...
-
半日课丨讲给孩子的圆明园第一课
2020年12月1日 一件文物的回国之路 让所有中国人兴奋不已 结束了160年的漂流 圆明园马首回家了 一尊马首 带回来的不仅是文物 更是百年之前圆明园里的记忆 那时的圆明园里 康熙第一次见到了10岁 ...
-
秋游圆明园——风景不同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编辑搜图文/临海凭风中国园林文化,首推皇家园林,它们浓缩山川湖海,亭台楼阁,内涵丰富,并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在众多的园林中,当属三大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因为我 ...
-
原创 晚清老照片:圆明园和颐和园被焚毁后是这样的景象,令人心酸
2020-08-04 08:00 150年前,英法联军劫掠.焚毁了北京西郊辉煌壮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等"三山五园".1879年,这些园林被毁19年后,一位摄影师进 ...
-
颐和学术 | 从颐和园大他坦说起 ——浅论圆明园和颐和园历史功能的转换
颐和园是清朝所建的著名皇家园林,其前身是始建于乾隆时期的清漪园,光绪年间,为了给慈禧太后营造颐养之所,清廷在清漪园旧址上筹款重建,并改名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以其在山水布局.园林设计.楼阁建 ...
-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老北京三十六景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 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所以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像一张弓.十七孔桥象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 ...
-
什么是家庭关系“三角化”?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
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家庭关系"三角化",我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比如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其中一方就会"拉拢"孩子,来达到孤立另一方的目的 ...
-
人到中年,异性关系再好,这三个“地方”怎样都不能去
人到中年, 大部分人已经有家庭,有自己的家庭,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能避免处理其他的异性,在这里,如果不是在处理,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但最怕的是家庭的误解,他妻子的误解,两个人沟通不及时,误解 ...
-
关系再好,这三种忙也不能帮!(说的很对)
人活一世, 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 帮人解决困难,无可厚非, 助人一臂之力,值得称赞. 但是帮忙不能盲目, 助人要有限度, 因为不是所有忙都能帮. 尤其是以下这三种忙, 即使你们关系再好,也绝对不能帮 ...
-
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你就能打通职场的任督二脉
有人把中层管理者比作"夹心饼",被夹在上级.同事和下属中间,如果沟通处理不好,很可能就里外不讨好.然而,中层管理职位是不少人的职场天花板,"中层陷阱"也成为了最 ...
-
4.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
4.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
-
立七坐五盘三:孩子的身高与脚长有何关系?和想象的不一样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假日回老家逛了一圈,不少人围着宝宝瞧,好多老人说我家宝宝能长大个儿,我问从哪看出来的,他们说脚长就长得高. 老话有"立七坐五盘三"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