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如何站出“整”和“松”(下)

以上讲的这些,都是侧重于筋骨的东西,在站桩中还有神意方面的要领需要配合,但这个东西不好讲,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筋骨方面大家都差不多,但精神意识方面的东西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脾气秉性都有关系,而且站桩的不同阶段对神意有不同的要求,必须由明白的老师根据每个弟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具体的指导。“神而明之,在乎其人”,所以这里我就不谈了。
站桩的时候,腿部的负担是很清晰的,手指“撑”起来,也能够保证肩膀和胳膊以及上背部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两种负担,应该怎样通过腰串联起来呢?还是应该“让肩膀和手也参与站桩,因为一体化了”。我感觉应该是前者,因为仔细分析所有的拳理,都一样强调:在接触敌人重心,并且发力之前,上半身是放松的,只有在接触敌人重心,并且发力的那个瞬间,才形成一个“一体化发力”的形式,而在发力之前,应该是“下肢与腰腹一体化运动,保证运动速度与变向速度以及稳定性,上肢象风中旗帜一样,或者说像是老虎和豹子的尾巴那样,随着式子摆动”。
站桩应该是两种状态都训练,如果把上半身彻底放松,就是那种只保持着筋骨连接稳定性,任何肌肉力量都不施加的放松,则是在训练发力之前的“肌肉一体化运动”,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在训练“发力瞬间”的“肌肉一体化运动”,那么,手上应该是有力量的,甚至于大概应该与腿部负担成比例的静力收缩,接近于手指俯卧撑的时候那种强度的“撑开”,并且把这种力量试图通过腰传递到下肢,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力瞬间模拟,在这个时候追求的松,才是真正的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