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典古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血液中常会有定量的对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蛋白存在。一部分的蛋白会在肾脏的丝球体中过滤进入尿液中,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而回到血液中。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mg),正常范围内定性为阴性,记为(-)。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多达0.15g/24h以上时,称蛋白尿,尿常规定性为阳性。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一、蛋白尿的形成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小球毛细血管有三层结构组成,由内到外分别为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上皮细胞层。由于这三层细胞都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滤孔和负电荷,所以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屏障功能可以分有两种,即机械屏障——滤孔;电荷屏障——负电荷。

  1、机械屏障——滤孔

  肾小球滤过屏障从里向外由三层构成

  ①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水、各种溶质以及大分子蛋白质可以自由通过窗孔;但可以阻止血细胞通过,起到血细胞屏障的作用。

  ②中层是非细胞性的基膜,呈微纤维网状结构。血浆中较大分子物质,如蛋白不能通过基膜。基膜是肾小球防止大分子蛋白质滤过的主要屏障。

  ③外层是肾小球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具有足突,相互交错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裂隙上有一层滤过裂隙隔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它可以阻止由内、中两层滤出的大分子蛋白通过,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

  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裂隙隔膜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滤过膜上大小不同的滤过孔道,只能使小分子物质容易通过,而有效半径较大的物质只能通过较大的孔道,一般来说,有效半径小于1.8nm的物质,都可以被完全滤过。有效半径大于3.6nm的大分子物质,如血浆白蛋白(分子量约69000)则几乎完全不能滤过。

  2、电荷屏障——负电荷

  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所以滤过膜的通透性还决定于被滤过物质所带的电荷。这些带负电荷的物质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限制它们的滤过。虽然血浆白蛋白有效半径为3.5nm,但由于其带负电荷,因此难于通过滤过膜。

  当各种病理损伤(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损伤)作用于肾脏时,会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促使肾脏组织(功能肾单位)缺血、缺氧。由于缺血、缺氧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旦受损,就会吸引血循环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出致病的炎性介质(IL-1、TNF--α等),此时的病理损伤会造成受损肾脏的炎症反应。

  肾脏处于病理状态,肾小球基底膜(GBM)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其滤过孔增大或闭锁、GBM断裂,电荷屏障损伤,肾脏通透性增强,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都会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量比正常时明显增加。故此期在临床上形成蛋白尿。

  二、蛋白尿的病因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亦可出现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

  一般说来,持续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肾脏有病变。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变程度,临床可据此作疗效观察。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肾小球病变到了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废损,使蛋白滤出减少,尿蛋白检查反而减少或消失,这并不代表肾脏病变的减轻。

  (一)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分为两种:

  ①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 ~ ,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②非选择性蛋白尿: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质,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 ~ ,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

  3.肾组织性蛋白尿:又称分泌性蛋白尿。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

  (二)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又称溢出性蛋白尿,如多发性骨髓瘤。

  2.组织性蛋白尿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三、中医治疗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并无“蛋白尿”名称,但从脏腑功能及病机有关论述,应属'虚损','精气下泄'范畴。中医学认为,蛋白尿的长期不消退与脾肾两虚有关,脾虚则健运失司,清浊不分;肾虚则气化无权,封藏失司,以致精微下泄。蛋白尿痼疾除重视脾肾外,还与肺的宣发敷布,气化功能,肝的气血疏泄,升降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上不可忽视。

  肾炎蛋白尿病人初期多以面目浮肿为特征,《素问平人气象论》云:“面肿日风”。此外,肾炎蛋白尿患者小便多有大量泡沫,也为风动之象。可见,风邪在肾炎蛋白尿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还发现,没有湿热也就没有肾炎,因为无论慢性肾炎哪种类型和那个阶段,其特点是尿中蛋白,管型和混浊,《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水液浑浊,皆属于热”,故此混浊乃湿热证的显着标志。有统计资料表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的发病率为69.7%说明湿热证在本病极为常见。

  慢性肾炎蛋白尿缠绵难愈,“久病多瘀”。因此认为,血瘀是本病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病理现象,因虚致瘀,因瘀正愈虚。可以说湿热与瘀血并存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

  2、中医临床治疗方法

  蛋白尿可由肾气虚衰引起,亦可因其它脏腑功能失常或病邪内扰所造成,其中肾气失固,蛋白精微失守,漏泄于尿中排出体外是其主要病机。临床上多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病程冗长,病情迁延难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既要重视肾虚失固的主要矛盾,还要注意辨明引起肾气失固的各种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因素治疗。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典型病例

  3.1患者陈某、女、65岁,常熟市人,病史慢性肾炎16年,肾病高血压10年。症见头面眼睑或全身浮肿,胸腹满闷,尿少短赤,舌苔黄腻,脉沉弦,尿检蛋白量多,迁延不愈,选用胃苓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药用苍术(泔浸)30g、陈皮15g、厚朴(姜制)15g、甘草(蜜炙)10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去皮)15g、白术20g、桂枝12g、防己15g、黄芪30g、玉米须30g、白茅根30g、薏苡仁30g、川牛膝15g、丹参15g当归15g。本法为利水祛湿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湿热或湿浊内盛,迫精外泻之证。

  3.2患者陆某、男、53岁,江阴市人,病史高血压10年、慢性肾炎12年。症见面色黧黑,皮肤有瘀点(斑),腰痛如刺,固定不移,蛋白尿同时伴有血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尿蛋白久治不愈,方选济生肾气丸合益肾汤加减。药用川牛膝15g、丹参15g、车前子15g、熟地30g、山药30g、山萸肉25g、茯苓25g、白术30g、泽泻15g、益母草15g、丹皮15g、当归15g、红花12g、赤芍12g、桃仁15g、生山楂20g、三七12g(打细粉冲服)。本法为活血祛瘀法,适用于慢性肾炎伴高血压或三高患者的瘀血内阻、肾气失固之证。

  3.3患者吴某、男、53岁,无锡市人,病史高血压12年,慢性肾炎15年。症见头晕胀痛,急躁易怒,少寐多梦,颜面潮红,腰酸耳鸣,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尿检蛋白量多,久治不愈,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15g、栀子12g、黄芩10g、杜仲15g、益母草15g、桑寄生15g、夜交藤25g、茯神25g、川牛膝15g、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25g、地龙15g、僵蚕15g、白蒺藜15g、夏枯草30g、蜈蚣3条、全蝎子5g、丹参15g。本法为平肝熄风法,适用于慢性肾炎阴虚阳亢,虚火扰肾之证。

  3.4患者顾某、男、48岁,无锡市人,病史慢性肾炎15年,高血压13年,症见面色浮白,神疲肢倦,纳少便溏,脘腹胀满,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弱,尿检蛋白量多,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黄芪30g、党参25g、茯苓30g、白术25g、山药25g、莲子肉15g、葛根20g、升麻10g、丹参15g、川牛膝12g、当归15g、川断30g。本法为健脾益气法,适用于慢性肾炎之脾气虚弱证。

  3.5患者刘某、女、37岁,无锡市人,病史慢性肾炎11年,高血压3年,症见乳蛾肿痛,疮疖红肿,皮肤湿疹,发热口苦,尿赤,舌红,苔黄或白,脉滑数,尿检蛋白增多,久治不愈,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金银花30g、连翘2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30g、玄参25g、大青叶30g、紫草15g、七叶一枝花15g、苦参15g、土茯苓15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当归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牛膝15g、丹参15g、赤芍15g、黄芪25g。本法为清热解毒法,适用于慢性肾炎热毒或湿毒壅滞,内攻于肾之证。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蛋白尿,穴取:①大椎,肩鹛,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阴陵泉,肺俞,水分;②合谷,太冲,曲池,血海,三阴交,曲泽,委中,足三里,阴陵泉,脾俞,肾俞.双侧取穴,先针背部俞穴,留针,针后加灸;次针足三里透阴陵泉,留针;再针其他部位,自上而下,不留针.2组穴位交替使用。

  5、结束语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位病机认识日趋一致,在治疗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索和改进。如诊断和疗效标准有待于统一,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规范,疗程较长,远期疗效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需加强对本病的理论研究、临床病机的探讨,临床用药的简练,明确疗效标准,逐渐筛选出有实验依据,疗效肯定的专方专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巩固效果。

(0)

相关推荐

  • 体检发现尿蛋白,肾真的出问题了吗?

    又复习了一遍生理知识! 说起尿常规这项检查,我想在座的并不陌生.它是临床上三大常规化验之一,但常见并不代表就可小视.咱们不妨拿起尿常规报告单看看,它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即"尿蛋白&qu ...

  • ​本该避免!忽略高血压病因,42岁的她确诊这种病......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她的尿毒症是怎么形成的呢?   晴天霹雳,高血压变尿毒症 今天门诊接诊了一位患者,是位42岁的女士,外观除了有点憔悴外,也看不出什么大问题. 我问她哪里不舒 ...

  • 名医在线 | 如何预防肾病?

    慢性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慢性病之一,慢性肾病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救治,导致病情恶化进展,则随病程延长,慢性肾病患者将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形成尿毒症. 吉林名医第228期,邀 ...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之——培补脾肾...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之--培补脾肾法.慢性肾炎尿蛋白多因脾肾两虚,气血阴阳亏损,统摄.固藏失常所致.临床症见面色萎黄或灰滞,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气短,纳呆,腰部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以蛋白 ...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之————化湿...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之----化湿运脾法.慢性肾炎蛋白尿多由脾虚生湿,湿邪困脾,脾不散精,精微下泄所致.临床症见食欲不振,泛恶欲吐,脘腹作胀,口黏腻或甜,舌苔白腻或厚腻,脉濡.方用平胃二陈汤加生 ...

  • 【郑平东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补脾肾用药经验...

    [郑平东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补脾肾用药经验]先生补脾肾,喜用党参.黄芪.山药等健脾,其中尤其推崇山药一味,认为其不但可以健脾肾,而且具有收涩作用,可减少蛋白尿的排出.补肾多用山茱萸.熟地黄.淫羊藿.女贞 ...

  • 几种单味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健康达人在线 今天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慢性肾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志之一,近年对以往资料的回顾调查及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蛋白尿是导致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进展性肾衰 ...

  • 单味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慢性肾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志之一,近年对以往资料的回顾调查及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蛋白尿是导致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进展性肾衰的一种持久独立的恶化 ...

  • 国医大师李济仁自拟蛋白转阴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屡获良效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分型及基本方药. 1.水湿浸渍型 症见全身浮肿,尤以双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纳呆腹胀,便溏,脉沉细.此型多因脾肾阳虚,气化失司,开合不利,水湿内停所致,治以健脾益 ...

  • 按摩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吗如何按摩缓解慢性肾炎蛋白尿李晓副主任医师普通内科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

    对于慢性肾炎,从字面上来看它是一个慢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演变而来的.一般来说慢性肾炎主要是发生在青.中年男性身上,不加以治疗容易引起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慢 ...

  • 江苏名老中医陈树人: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作者:陈树人 江苏名老中医 蛋白尿是泌尿系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中,而以慢性肾炎最为多见.蛋白尿的出现,是人体精微物质外泄的一种表现.人体的精微物质,主要依赖脾 ...

  • 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水肿的良药——黄芪

    黄芪,又名王孙.百药棉.箭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以粗长.表皮皱纹稀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优.中医学认为,黄芪的性味甘.微温,有补中益气.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