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坛以“技”为进以“奖”为退。中国书法何时能“技近乎道”

“庖丁解牛,技进乎道” 这是《庄子》由技术到道的解释,清代思想家魏源也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说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便触及到“道”,或说到一定程度就是道。书法作为写字的艺术,首先以技为第一,技法工夫磨练到高水平,慢慢进入精神层面。然而,当今书坛由“技”到“道”的转化实在令人堪忧,毫不客气地说技法的功夫达到了“炫技”的程度,用一位书法批评家的的话说,十二届国展部分书家是在“秀肌肉”。重“技”轻“道”,过于注重技法的书坛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当代书法创作,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拦路虎。

不可否认,从书法技的方面考量,可以说当代有高水平青年书法已经超越了明清书家。然而其它精神、境界的层面还与清人、民国那些名家相差甚远。按《庄子》的思想,“技”“道”是可以进阶的,当代书家的技术如此之高,为何不能转化“道”呢?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以“技”为进, 以“奖”为退,习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投稿获奖。每次书法大展来临之际,书家们跃跃欲试,突击创作,举国上下各类看稿会如火如荼,甚至有人为此付出生命。中国书坛名目繁多展览活动,助推和滋长了重“技”轻“道”的现象。是的很多书家只为获奖而书,当自己从书法本体上去突破自己时,陷入尴尬境地。

笔者作为书法媒体人,曾经整场全国书法大展的评审全过程,其中不乏当今书坛青年书家的投稿作品,而且还相当有名气的,是书坛“明星”级的书法家,然而其作品只获得了三等奖,在熟悉他的书法爱好者甚至包括评委,都出乎意料。因为他在全国各类书法大展屡次获奖,是一位“获奖专业户”,形容他一年到头不是在领奖就是在去领奖的路上,这是对他的赞赏。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书法艺术难道只为获奖而书吗?

怀素《自述帖》局部

这次全国性书法大展为何只获得了三等奖?笔者带着(有书法同道也同样有疑问,他为什么才是三等奖,是不是评审有猫腻)疑问采访了两位评委,说:“说他是当代书坛的明星不为过,的确也写得好,但是书体单一(其草书风格较单一),以往获奖的都是一路作品,创作是轻车熟路,屡屡获奖不新鲜。这次投稿的作品明显的看出是想求变,由转圈圈(多使转)的写法转入使转、提按并重时,是又没有强大的综合能力的做支撑,作品明显的不成熟,只能是三等奖。我们不能看他之前经常获奖而让他进入一、二等奖名列,还是看作品说话。”随后又采访另一位评委,基本是同样的看法。

通过两位评委的评述,感到他还是在“技”的层面打转转,要真正达到“技近乎道”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苏轼画像

苏轼《吴道子画后》:

“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苏轼对吴道子的画技描述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吴道子并不单纯在技术,而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一句话道出了吴道子已经是“技近乎道”了。

历史是前进的,事物是发展的。好在书法的氛围一直是浓厚的,当代书法还在不断往前发展,但愿书法发展之路能够种螺旋式的上升,从“技”转化入“道”,中国书法打破瓶颈进入新的阶段。(文/一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