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教你识别“咳”与“嗽”

随着深冬的脚步越来越近,气温的不断降低,稍微的不注意就会出现感冒、发烧的现象,那么伴随而来的就是流鼻涕或者是咳嗽,最近在我院来了非常多的患者,都是有关咳嗽方面的疾病,有的人严重,有的人是比较轻,但是出现的慢性咳喘还是比较的多,很多人的概念里咳和嗽就是一回事,其实不是这样的!

一般来讲,中医认为咳嗽是病,许多人由于咳嗽时间长、症状比较重已经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西医认为咳嗽是症,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咳嗽,它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

中医认为咳与嗽有一定的区别,即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许多人平时不容易将它们区分。其实有的人的咳嗽就是简单出现的咳嗽,但是有的人的咳嗽不是咳嗽,而是咳喘,但从实际临床上来看,咳与嗽多互见,很难截然分开,所以一般都统称为咳嗽。

中医对引起咳嗽的病因归纳起来

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外感:

所谓的外感的咳嗽是指咳嗽的是因为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的侵袭而引起的咳嗽,而不是因为身体的某一些疾病引起的咳嗽,这就是属于外感咳嗽范畴。

内伤:

包括情志忧郁,房劳虚损,嗜酒厚味,瘀血内阻等。另外,肺痈、肺痿、虚劳、痰饮、哮喘等证也均能引起咳嗽。

中医对不同病因引起咳嗽的证候

分析如下:

【风寒咳嗽】

症状:头痛、鼻塞、身痛、发热,或恶风自汗,或恶寒无汗,咳嗽声重,吐痰易出,脉浮。

【风热咳嗽】

症状:头痛、头晕、发热、怕风微有汗出,舌红、苔薄黄,口渴喉痒、鼻流浊涕、咽干疼痛,咳嗽不爽或咳声重浊,吐出的痰黏稠、颜色黄,有少量血丝,不易咳出,面色较红,脉浮数。

【燥热咳嗽】

症状:咳嗽喉干,痰少且不易咳出,甚或带血丝,口渴唇燥,脉数或豁大无力。

【痰湿咳嗽】

症状:夜间嗽多,因吐痰而咳嗽,痰易吐出,身重嗜卧,神情困倦,口干但不思饮,胃部饱闷,大便溏软,舌苔白腻,脉滑或缓。

【痰热咳嗽】

症状:咳嗽痰多色黄,痰液黏稠而难以咳出,有些患儿甚至呼吸急促,喉咙中有痰鸣声;或伴有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量短少、尿色黄,大便干结;舌色红,舌苔黄。

【气火咳嗽】

症状:面青,两胁痛,时有长吁,咳而少痰,食欲不振,口苦尿黄,脉弦或弦数。如为食积胃热之咳嗽,则有面赤口臭,烦燥,上午嗽多,舌苔垢厚而黄,脉滑数有力。如有瘀血者,则咳而胸闷且痛,或咳血紫黑成块,睡眠不佳,脉涩或沉弦。

【阴虚咳嗽】

症状:下午嗽多,五心烦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到了午后,觉得身体潮热或手足心热,盗汗;舌色红,舌苔少或可见地图样的花剥苔,脉细数少力。

【气虚咳嗽】

症状:咳嗽反复不停,特别是清晨,气短,痰白而稀。患儿面色苍白,容易无故出汗,怕冷,呼吸时气短,懒得说话,说话声音较轻,食欲缺乏,精神不振,脉虚软濡缓,舌色淡红,舌旁边有牙齿印痕。

【肾虚咳嗽】

症状: 咳嗽行动则甚,腰痛膝冷,面色黧黑,或觉有冷气自脐腹间上逆而咳,尺脉沉小。

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

引起咳嗽的原因

多方面的,

生活中也不是一药治百咳,

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发挥出药效。

止咳用药使用禁忌需知:

川贝止咳露

强力枇杷露

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

蛇胆川贝液

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咳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

复方枇杷膏

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

鲜竹沥

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消咳喘

药性偏热,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