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的证候与症状有什么区别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辨证,简而言之,即辨别证候。证候不同于症状,症状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如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等;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症状及体征等)。症状,是疾病所反映的表面现象,而证候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中医看病,不是根据症状而对症处理,而是重在辨证,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相同的证,可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就必须用不同的治法,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所以,确切的辨证可为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0)

相关推荐

  • 中医为什么要辨证论治?

    2021-09-14 09:05· 中医辨证是指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中医学区别现代医学及其他的传统科学的一大特色.它抓住疾病阶段主要矛盾--通过"证"来拟定 ...

  • 中医“证”“症”“病”

    ​"证"与"症"的区别 "症" "病" "证" "症"--是指单个的症状,对于& ...

  • 专长知识丨中医基础入门

    辩证:病.证.症的概念 病,是指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 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的.单一的现象. (收集资料,确定证型) 论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

  • 「中医基础理论1」辨证论治:病、证、整之间的关系

    辨证论治 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1 . 1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重点在全过程). 1 ...

  • 这大概就是Six god合体吧! 草药-中医证候-西医症状-成分-靶标-疾病关联网络:SymMap

    由于中医的特殊性,医师在治疗时经常多味中药联合使用来发挥最大药效.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想弄清药品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是较难的.但随着中医网络药理学的发展,这个难题也被一个数据库逐渐解决--Sy ...

  • 全身无力经常感觉累,在中医上是典型的气虚症状,是可用中药调理的。

    一. 中医上气虚有那些表现呢?根据各个脏腑气虚的不同,表现个异.1. 脾气虚:脾主四肢与肌肉,脾气虚会有乏力劳累的感觉.主症:不欲饮食.腹胀腹泻.食谷不化.胃脘隐痛.四肢乏力,脾气亏虚,脾主升,脾虚升 ...

  • 【中医上7种体质的症状表现及调养方法,快...

    [中医上7种体质的症状表现及调养方法,快来自测一下!] 1.阴虚体质:手脚心发热,两颧潮红,眼睛干涩,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可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绿豆.冬瓜等,少吃性温燥烈的食 ...

  • 胃癌分为这六种证型,症状不同用药也不同,中医上这么办

    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中医临床大致分为:痰气交阻.痰湿凝滞.瘀血内结.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两亏等证型,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处方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胃癌患者可以进行了解,但具体到用药上,需要找专业的中 ...

  • 从症状走向证候标识1

    症状是医学理论发生.临床判断形成的基础客体事实,是人体发生病变后的外在表现,可以被感知,属于现象范畴.医生形成的判断及其由此形成的新的医学理论,是运用已知的书面理论和先前的经验,对症状进行医学逻辑思维 ...

  • 从症状走向证候标识2

    <伤寒论>创立辨证论治,证字的含义在其中是多样的(包含了症状的含义),[5]但从病机证据角度认识,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病机要素标识.病机要素标识指具有病机要素证据作用的症状.146条 ...

  • 循证依据看症状学|全科医生症状学鉴别诊断:吞咽困难(上)

    导读病史是鉴别诊断的基础,症状是鉴别诊断的源泉,有定位或定性意义的辅助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只记得诊断公式,进行性吞咽困难就是食管癌?当然不是,应该避免这样单一的线性思维.基于仔细问诊和循证医学知识, ...

  • 肝火上炎和肝阳上亢是中医的两种证候,均可...

    肝火上炎和肝阳上亢是中医的两种证候,均可引起头晕,头胀,头痛,耳鸣,高血压等症状. 肝火上炎为实热证,而肝阳上亢为虚热证,有时两种证候不好分辨,因此,也不太好选择对应药物. 对于此种情况的高血压患者可 ...

  •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5种证型的症状及药方,看你是哪种

    中医杨医生讲堂 三甲医院中医科医师 关注   1.肝肾亏虚,治疗的时候就要滋补肝肾,最常用的方子就是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阴,肝肾同源,也可以补肝阴养肝血.   2.脾虚,脾虚的人容易疲劳,整天昏昏欲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