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十六)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一个成语,一箭之仇,这也是一段历史。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某一天,姜小白同学急匆匆地坐着马车往齐国跑,管仲远远地向他射了一箭,正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看到管仲去向公子纠报功,就跟身边的鲍叔牙小声又很急切地说:“Beat It!”鲍叔牙只考过六级,不解地问:“你让我去揍他?”小白急得都要哭了:“不,这是俚语用法,咱们快跑!”于是,抢先回到齐国的小白继承了王位,然后在鲍叔牙的劝解推荐下,大度地重用了管仲,成就了自己的春秋霸业。能把锋利快速的箭矢挡住,看来那时的带钩还应该是挺大的,绝不会像现在唐装上的带扣。

再说一句古语名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在《胠箧》篇中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序》中精简为了八个字,“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一个带钩就要判死刑,看来古代的带钩还是很贵重的。春秋战国时人写东西比较夸张,所以看先秦文献经常要打着折扣看,不过看看国博里的这件禁止出境国宝,就会知道古书中这些近于传奇的记载应该都是真的。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1951年出土于河南辉县固围村,应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服饰品,长18.7厘米,宽4.9厘米,由白银制造,通体鎏金,造型奇特,制作华美,而且特别硕大,被称为“战国时代的王者之钩”,2013年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

先秦人穿衣服,不仅没裤子,而且衣服上也没扣子,要既保暖又保持形象,就得在腰上系根带子,把衣服束缚住,贫民和普通人就用丝带或革带,贵族要用玉带。但无论哪种材质的带子,都需要用带钩来连接,就相当于今天的皮带扣。带钩一般由钩首、钩身、钩纽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勾连,钩纽则起固定作用。玉带钩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定型,不过一般只有4到8厘米长,像这件有18.7厘米长的包金镶玉银带钩非常罕见,更别提制作得如此精美了。

说完齐国的故事,再说说跟齐相接的魏国。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感觉有些怪怪的,因为魏国作为三家分晋里的老大,是战国里第一个称霸的,自魏文侯起在中原称雄百年,但越往后越变成战国时代打酱油的,连马陵道那样影响天下的失败都不再有,只留下个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主要原因在于魏国地处四战之地的不利位置,又没有赵国胡服骑射那样的改革气魄,还习惯性地把吴起、商鞅、孙膑、范睢一个个不世出的顶级人才轰到别国,所以在如火如荼的战国风云中就显得非常平淡了。秦灭魏时掘黄河把魏都大梁城淹没了,统一天下后又把各国史书都烧了,于是魏国就真没留下什么。好在河南省辉县有一个叫固围的小村子,村外的山岗旁并列着三座大墓,东西两侧还各有两座陪葬墓。辉县在战国时属魏国,那三座大墓的规格非常高,还留享堂遗迹,因些推测中间的那座最高大的2号墓应是某位魏王或信陵君那样的王族的墓。1950年起,考古人员对这些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这些墓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盗,不过仍出土了非常多的精美文物,可见当年的陪葬品有多丰厚了。这件王者之钩,就是在陪葬的5号墓中出土的。

在周礼的时代,以及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不同的带钩也代表不同的等级和身份,一般人用铜带钩,贵族和有身份的人,要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作带钩,还要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复杂的工艺,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件带钩由白银制成,通体鎏金,带钩的前后两端都浮雕有兽首形象,左右两侧还浮雕有盘曲逶迤的长尾鸟作为装饰,钩身正面镶嵌有3枚白玉玦。

3枚玉玦都很小,但上面却有精美和细致的纹饰,可见当时的玉工水平之高。而且更重要的是,玉玦中心还各镶有一粒半球形琉璃彩珠。先秦时代中国的玻璃工艺水平不高,制作精美的琉璃器很难,不过战国以后,各诸侯国已经通过各自的通道,与西方有了交流,这件衣钩上的琉璃珠可能就是从西方传入中国,再被镶嵌到这枚衣钩上。

钩身前端镶入用白玉琢成的大雁头形弯钩,作为钩首以连接衣带,从侧面看犹如一只曲颈高歌的鸿雁。整件带钩制造精湛,纹饰繁复,玲珑剔透,包金镶玉,奢华到了极至,堪称最为华美的带钩,反映了当时金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因此入选顶级国宝行列。

这件带钩采用粗细、扁圆等不同的造型线,互相穿插盘绕,造成一种繁缛精细的风格,而且巧妙地配合使用不同色泽的材料,表面还以黑漆勾线点晴,显得色彩丰富。难怪无论我怎么拍,照片都呈现出冷色调的效果,原来用了黑漆。

没看过如此宝贵的带钩,真觉得万恶的奴隶主阶级把窃钩的人诛了是太过分了,看过之后,觉得还是应该判死罪了,虽然窃钩贼的罪行仍远远赶不上那些大奸似忠的窃国大盗。

当年,小白作为齐国王族,也系着这样一块大大的带钩,才侥幸地挡住了箭矢,用beat it的机智蒙骗过关,才有了后来的尊王攘夷和春秋霸主。而战国中期之后的魏王们,却对着函谷关不停念beat it的同时,忙着把一个个能人赶跑,让自己可以不受威胁地安心把玩衣服上的精美带钩。都是带钩惹的祸啊。

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