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我的母亲】◆严辉英

母亲出生在地主家庭,姥爷当年不仅在西宁当教书先生,同时还身兼乡长一职。母亲记忆中的家有很多房子,还有大花园,据说种植的一棵桂花树年代久远,每逢开花,就能香透方圆几十里。
如果不是赶上土改运动,姥爷原本计划用木头盖两层楼房,这是母亲每每回忆起姥爷时常说的一句话。可是因为土改运动,姥爷被关进了监狱,姥爷离开的时候,母亲只有三岁,从此她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亲。
姥爷被关进监狱后,家里的房屋和财产没收的没收,充公的充公,四十多岁的姥姥一夜白头,带着年幼的母亲和其他孩子开始了漫长的饥寒交迫的生活。
母亲小学读到二年级时,家里实在没有粮食吃了,她只好选择辍学去山里挖野菜。在她的记忆里,那是一段痛苦悲伤的日子,不仅是因为无法再像其他小伙伴一样去上学,更重要的是她还要承受“地主狗崽子”这个身份带给她的精神压力。
但是她很勇敢,无论是晚上步行好几里路去给大姨偷偷送点吃食,还是天不亮就去山里打柴,她从来没有退缩过。在姥姥的庇护下,她活下来了,而且十五岁那年嫁给了十八岁的父亲。
父母刚成家时还跟着大伯一家搭伙过日子,可是不久就分家了。当时母亲还是一个懵懂的十六岁女孩,她分到了两口碗,一口没有锅盖的锅和一间小土房、几亩薄田,这就是她跟父亲拥有的全部家当。
“那个时候你姥姥总是放心不下我,每隔两天就来看我,她就用她那双裹过的小脚翻山越岭,每次风尘仆仆地从山顶下来的时候,她的背后总是连带着飞扬的尘土,你就知道你姥姥走路又多快了!她每次来的时候,小篮子里总带着馒头和土豆,她总担心我会饿肚子!”,这是母亲记忆中姥姥留给她的所有印象!
母亲很勤劳,从分家那天起,她就跟着村里的那些妇女起早贪黑,拼命地在土地上刨挖着!
母亲一共生育了五个孩子,我的大姐和小妹都在很小的年纪因为痢疾夭折了,两位哥哥和我活了下来。因为十年九旱,家里的经济一直都很拮据。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常年在外做工,母亲不仅要照顾我们,还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她虽然个子不高,可是每次驾驭着两头毛驴在地里犁地时,娴熟的技能丝毫不逊于男人!
母亲也是一个爱美的女人,每逢村里来了小货郎,她总爱买耳环之类的饰品,她也很擅长女红,还会看眼疾!
从我懂事起,每次父亲做工回来,总会给我们带点小礼物,颜色鲜艳的纱巾、头巾是带给母亲的,各种小糖果是带给我们的,生活虽然清苦,可是却很幸福,父亲会唱戏,有时候闲暇时光,还会给母亲讲讲戏文!
但是这样的日子,随着不懂事的大哥选择辍学,大伯两个儿子同一年考取大学而彻底一去不复返了!一夜之间我们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谈资的对象,对母亲的各种嘲笑和污蔑不绝于耳。
我至今还记得曾经亲历过的两件事:一次是村里有人砍了我家的一棵树,父亲和母亲前去理论,那位生育了脑瘫的村民竟然当面质问父亲为什么他的孩子没有考上大学?
还有一次因为遭遇旱灾,政府专门给受灾的学生运来了救济衣服和鞋子,安排小学集中分发。当校长给我上四年级的二哥发衣服时,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斥责他:“你大伯的孩子都考上大学了,我看你就是来混的”,接着竟然把一双女生的红皮鞋恶狠狠地塞进他的手里,哥哥低着头红着脸,仿佛做错了事一样。
下午放学回到家里,母亲看到哥哥领回来的红皮鞋后,她竟然一夜都没有合眼,连夜赶做鞋子,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哥哥不仅穿上了新鞋子,而且母亲还将那双红皮鞋退还给了校长。母亲的性格是刚烈的,她用无言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做人要有骨气。
这样的事情也是父亲在外面做工时经常遇到的,起初他还可以愤怒地反击,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无情嘲笑中,他也渐渐地奔溃了,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了,他把无处发泄的怒火又转嫁到母亲身上,可怜的母亲只能忍气吞声,这些对于母亲恶意的攻击一直持续到我考上大学后才销声匿迹,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母亲所经受的精神压力和打击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伴随着这漫长的精神折磨的还有来自肉体上的痛苦。从我上初三开始,母亲因为生病常年卧床不起。我记得那个时候因为疼痛难忍,她晚上几乎没有睡过好觉,有时候半夜起来,还会听到母亲哭泣的声音。
我和二哥上高中的时候,大嫂又提出了分家,使得原本就很穷困的生活完全陷入到一种绝境里,但是母亲一直没有让我们放弃学业。每次我从学校回来,母亲总会柱着拐杖站在门口等我。
有一次,也许实在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她告诉我她有过结束生命的冲动,可是想到我从学校回来看不见她,她便又放弃了!我现在想当时支撑她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希望我们考取大学!
苦尽甘来,在父亲和母亲的苦苦支撑下,我和二哥同年顺利考取大学,毕业后先后拥有了体面的工作,就在我和二哥计划让他们享享清福,不用再做体力劳动时,母亲首先想到的不是享受,而是开始惦记大哥大嫂的生活。
她根本不在乎他们曾在她最落魄的时候抛弃了她,反而因为他们的生活依然贫穷而急着想为他们分担一些。在母亲的提议下,分家好几年的哥嫂重新回到了父母身边。父母又担负起了帮他们照顾孩子和所有的农活,哥嫂腾出手去外面打工挣钱,日子也开始慢慢步入了正轨!
而今,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我家因四世同堂,幸福和睦而被乡里评为“五好家庭”,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小康家庭。就像今年最卖座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李焕英,母亲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可是她却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气抚平了生活带给她的所有褶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是她对儿女慈祥仁爱的最好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