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敢说“不”吗?

“你的孩子,会说'不’吗?”
家长会上,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时,台下的不少家长陷入了沉思。
不少家长都表示,孩子平时很乖、很听话,叫他做什么事时,一般都不会拒绝。还有些家长说,孩子不仅不会拒绝家人的要求,同学的、朋友的,也多半会答应。
家长觉得孩子这样是性格好,乐于助人。
然而,不会拒绝,并不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
微博热搜上,“为什么要教孩子说不”的话题,有近五百万的阅读,几千人参与讨论。
图源:微博
拒绝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我们要告诉孩子,你有说“不”的权利!

不会“拒绝”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昨天去自助餐厅吃饭,邻桌来了群中学生,嘻嘻哈哈的,好不热闹。
但有心人很快发现,其中一个叫“小健”的男孩,被同伴支使得团团转。
这个说:“小健,我要瓶可乐,你过去拿一下。”那个说:“小健,我筷子掉地上了,你去帮我换双干净的来。”……
男孩应承着,不停地忙来忙去,即使看到有人用油腻的手去翻他书包里新买的漫画书,他也只是皱了皱眉头,但什么也没说。
在男孩又一次起身去帮同伴拿食物时,我忍不住问他:“你怎么不知道拒绝他们呢?”他低下头,轻轻地说:“我怕一拒绝,他们就不和我玩了。
图源:Pexels
有些孩子,几乎难以拒绝他人的要求,哪怕这要求很无礼、很过分,他们也吐不出一个“不”字,因为担心拒绝会失去别人的认可。所以宁肯委屈自己,也要去成全别人。
可是这样的孩子,心里真的快乐吗?一味地退让妥协、一味地牺牲自己的利益,反而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完全忽视了自身感受,变得畏首畏尾,缺乏自信。
更可怕的是,当这种讨好形成了一种习惯,孩子在伤害来临时也不知道拒绝。
曾看过一个新闻,吉林长春的某小区内,一名男孩在玩耍时和小伙伴闹了点小矛盾,孩子们之间的争争吵吵原本正常,但对方的家长护子心切,竟然命令男孩背着书包在地上罚跪。
图源:微博
烈日炎炎,男孩就真的跪在了滚烫的地面上,看着好令人心疼。尽管后来,男孩父母得知情况后,要带着儿子找对方理论。但男孩已不想说这件事,还表示自己并不在意。
太宰治曾在作品中写道:“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
孩子温和听话是好事,乐于帮助别人也是好事,但必须有分寸有原则,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懂拒绝的孩子,活得很累,也很苦。

学会拒绝,才能拥有更多快乐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过度随和、完全不懂拒绝的人,并没有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得到的反而是别人的轻视。
人们喜欢和老好人来往,但往往很难真心地尊重他、信任他,因为这种来者不拒、不加辨别的“好”,显得非常廉价。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说“不”呢?
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直接拒绝别人能有多爽?”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图源:微博
有个网友说,同事在办公室大大咧咧敲她桌子:“我想和某某说一句话,你能回避一下吗?”她回答:“忙呢,没空,你们出去聊。”
还有个网友说,有人向她借钱她说没有,可对方不依不饶地质问:“这点钱都没有?”她轻描淡写地怼回去:“你不也没有么。”
不得不为这些网友点赞!我们没必要一味地满足和讨好他人,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凡事都有一个限度。
一个懂得有所拒绝的人,才能令人正视他的存在,且拥有更多的自信心与选择权。
看过这样一个外国故事:史密斯一家乔迁了新居,周围一切都很满意,除了隔壁的邻居。
邻居总爱过来找他们帮忙,比如拜托史密斯先生帮他们修理栅栏和草坪,央求史密斯太太教他们做手工蛋糕和小馅饼。虽然是一些小事,但也费时费力,史密斯夫妇不胜其烦,又不好意思开口拒绝。
这一天,邻居太太又串门,开口就说:“你家女儿露西不是休假在家吗?让她帮我儿子补习下功课吧!”
史密斯夫人不知如何应付,露西出来了,面对对方的要求,她果断回答:“不”。
图源:Pexels
对方以为听错了,“只是叫你简单指点一下,不费什么事的。”露西清晰地说:“不,我不能帮您孩子补习功课。”
邻居太太讪讪而去,父母好奇露西是如何做到轻松拒绝他人的请求。
说'不’需要理由吗?我有权力拒绝别人。”露西如是说。
作家毕淑敏也曾这样说过:“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告诉孩子,人生的道路是属于自己的,真朋友也不会因为因为你说了“不”就远离你。人要学会拒绝,勇敢说不,这不仅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更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
没有人能像太阳一样普照万物,我们先得为自己储存能量,只有温暖了自己,才有余力照耀别人。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拒商”

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讲到了一个概念:“拒商。”顾名思义,是拒绝别人的情商,以及智商。
拒绝别人,也是一种智慧。有人硬梆梆冷冰冰的,上来就把所有话说死。也有人委婉含蓄,令人如沐春风。
哈佛大学在一次社会调查后总结:“如果一个人学会合理地拒绝,就能减少生活中90%以上不必要的麻烦,避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地拒绝,培养他的“拒商”呢?
① 观察孩子的情绪,肯定孩子拒绝的权利
鲁迅的轶事中,有这样一个小片段:有朋友请客,鲁迅带着儿子海婴一起出席,席间有道丸子汤,色佳味美,主人热情地给海婴盛了一大勺,催他快吃。
但海婴只尝了一口,就摇摇头:“不新鲜”。有人觉得海婴在找借口,鲁迅却走过来,尝了尝儿子吃剩的半颗丸子后说:“这颗确实不新鲜,你不用吃了。”
孩子天真无邪,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当他有拒绝的态度时,父母要弄清原因,如果觉得有道理,应鼓励孩子,他可以说“不”,这是属于他的权利。
② 教孩子礼貌、坚定的拒绝
看过一段外国的小视频,一个妈妈把孩子抱在膝前,亲自向孩子展示怎样拒绝别人。
如果别人想拥抱孩子,而孩子不愿意,就说:“No”,妈咪张开嘴,教孩子发出这个单词的声音,并告诉他可以用一些替代的方案,比如握握手。
图源:微博
我们希望孩子在拒绝别人时,可以用一种礼貌的方式,这样双方都不会尴尬。但是,拒绝的态度一定要坚定,遇到不合理的要求时,坚决说“不”!
另外,想提升孩子的“拒商”,父母也不要做老好人滥好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与分寸。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写在最后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学会说不吧,那样你的人生将会好得多。
告诉我们的孩子,可以帮助别人,但不需要刻意取悦别人,更不要盲目服从别人。
要遵守本心,多重视自己的感受,该拒绝时就勇敢拒绝,因为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最珍贵!

你家孩子会说“不”吗?教孩子说“不”你都做过哪些努力,欢迎来评论区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