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力推孝道元恂疯狂打脸,穆泰作乱元澄轻松平定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51篇
孝是儒家的重要内涵,作为儒家文化的拥趸,元宏自然推崇孝道。
建武三年(公元496年)二月初九,元宏下诏曰:“群臣中如果不是武将,要严格实行守丧三年的制度。”
二月十三,元宏又下诏曰:“国都附近七十岁以上者,于暮春之时到京师举行养老之礼。”
三月初三,元宏在华林园宴请群臣以及国老、庶老,诏曰:“七十岁以上国老给予中散大夫、郡守的名誉职位;六十岁以上国老给予给事中、县令的名誉职位。庶老给予郡、县的虚职,赏赐鸠杖、衣裳。”
所谓国老,是指儿子担任公职者;所谓庶老,是指儿子是平民者。
三月十四,元宏又下诏曰:“各州中正举荐本乡之有德行而为乡人所尊重者,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而家境贫寒的,授以令、长之职。”
元宏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孝字,想通过孝道达到治国的目的。但让他尴尬的是,太子元恂疯狂给他打脸。
元恂,元宏的嫡长子,生于建元四年(公元482年),母为林氏。
年仅一岁时,元恂的母亲林氏按子贵母死的旧制被赐死,由曾祖母冯太后抚养照顾,经常将他带在身边。十一岁时,元恂被立为皇太子。
元宏迁都洛阳后,曾命元恂前往旧都平城留守。之后,每当元宏出征或出巡时,元恂就留守洛阳,主持宗庙祭祀典礼。
元宏对元恂非常严格,但又长期不在一起,父子感情疏离。更关键的是,元恂和父亲大相径庭,既不喜欢学习,又因身肥体胖受不了南方的炎热,一直想要回到北方。
易服色之后,元宏赐予元恂衣服帽子,他却在私下里穿着胡服。中庶子高道悦为此多次劝谏,元恂对他厌恶至极。
建武三年(公元496年)八月初七,元宏前往嵩高巡视,元恂趁此机会与心腹密谋,直奔平城,亲手杀死高道悦。
第二天天刚亮,尚书陆琇紧急向元宏汇报,元宏大吃一惊,但没有声张其事,仍然按照预定计划巡视汴口,然后返回。
八月二十三,元宏回宫,召见元恂,历数他的罪过,亲自与咸阳王元禧轮番打了他一百多棒,然后命人把他囚禁在城西。由于伤势过重,直到一个多月后,元恂方才可以起床。
十二月,元宏在清徽堂召见群臣,商议废太子之事。
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摘去帽子,伏地磕头谢罪,请求宽宥元恂,元宏道:“你们谢罪,请求宽宥,是出于私情,而朕在这里商议的却是国家大事。大义灭亲,为古人所看重。如今,元恂想要违抗父命而私自逃叛,跨据恒、朔两州,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大的罪恶吗?如果不把他废掉,会成为社稷的一大忧患。”群臣无言以对,不敢再说什么。
闰十二月初八,元宏废太子元恂为庶人,安置于河阳无鼻城,派兵看守,对其衣服饮食供应,仅仅免于饥寒而已。
一面大张旗鼓的提倡孝道,一面却要对儿子的不孝施以惩罚,元宏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可能这就是治国者的悖论,家国不能两全。
当年,冯太后屡次想要废黜元宏,穆泰苦苦劝谏才得以中止。自此以后,穆泰深得元宏的宠信。南迁洛阳后,元宏所亲近信任的大多是中州儒士,皇族内部以及代京人对此很不高兴。
这一年,穆泰从尚书右仆射出任定州刺史,但他不愿上任,自陈长期有病,在气候暖湿的地方更加严重,请求到恒州去。
于是,元宏调恒州刺史陆睿为定州刺史,以穆泰为恒州刺史。
穆泰到达恒州后,陆睿还没有离任,两人都对迁都不满,密谋叛乱,并秘密勾结镇北大将军、乐陵王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等人,打算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主。
元颐本名拓跋安寿,拓跋晃之孙,拓跋新成长子,元宏的堂叔。
然而,事到临头,陆睿却犹豫了,他认为元宏是仁德之君,劝说穆泰从长计议,穆泰因此没有起兵。更让穆泰郁闷的是,不只陆睿犹豫了,连元颐都不乐意,他先假装同意稳住他们,然后秘密上报元宏。
得知消息,元宏在凝闲堂召见有病在身的行吏部尚书、任城王元澄道:“穆泰图谋不轨,煽诱宗室,策动叛乱。若真有此事,现在迁都伊始,北方人恋旧,南北事务纷扰,朕脱不开身。这是国家大事,非你不可。所以,你虽然有病在身,但还得勉强为朕北行一次。假若穆泰的势力还不太强的话,直接将他擒拿;如果他的势力已经很强盛,你就秉承朕的旨意发动并、肆两州之兵讨伐他们。”
元澄道:“穆泰等人愚蠢至极,由于恋旧才叛乱,并无深谋远虑。臣虽然无能而胆怯,但对付他们绰绰有余,希望陛下不要忧虑。”
元宏笑道:“任城王愿意北行,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当即授予元澄节旄、铜虎、竹使符以及御仗,代理恒州事务。
元澄到达雁门时,雁门太守夜间前来报告道:“穆泰已经带兵往西边投靠阳平王去了。”
元澄命令麾下立即出发,右丞孟斌道:“事情还难以估量,应该奉圣旨召集并州、肆州的兵力,然后再慢慢进发。”
元澄道:“穆泰既然谋叛,理应据守坚城,现在却去投靠阳平王,观他所为,应该势力不强。穆泰既然不与我们对抗,无故发兵就不太合适。所以,只须迅速前去镇压,民心自然安定。”于是,倍道兼行前往阳平。
与此同时,元澄先派治书侍御史李焕单人匹马进入代都,告谕穆泰的同伙,对他们讲明利害得失。结果,这些人都不接受穆泰的指挥。
穆泰无计可施,只得带领部下几百人攻打李焕,不能取胜,就从城西逃跑,李焕将其擒获。很快,元澄也赶到,肃清参与叛乱的同党,拘捕陆睿等一百多人,全部投入监狱,而民间对此一无所知。
元澄将穆泰等人的罪行详细列出,上奏元宏。元宏阅后非常高兴,召集公卿百官,将元澄的上表出示给他们,叹息道:“任城王可以说是社稷之臣啊!看他写的这些判辞,除了古时的皋陶,谁能超过他呢?”又对元禧等人道:“如果让你们担当此事,一定办不到这样的。”
元恂的被废和穆泰的叛乱,都在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迁都洛阳并没有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当初之所以没有当面反对,不过是慑于元宏的权威,口服心不服。
(0)

相关推荐